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牛书成

刘鸿亮的个人简介
刘鸿亮的个人简介
提示:

刘鸿亮的个人简介

刘鸿亮 (1932 — ),环境工程专家。1932年6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并留校先后担任过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主任等职。1982年调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后,先后担任教授、副院长、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86年-1992年连任两届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联合国UNDP分支机构)。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S863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制定“十五”及今后十五年高新产业计划的环保组组长。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学部主任、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及其环境委员会主任。2007年受聘担任湖南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中国学术带头人。对中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刘鸿亮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放射性三废处理的专业性人才。对中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是中国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首席学术带头人。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系统论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30余篇,公开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十余本,译著《湖泊管理》、著作《湖泊环境营养化调查规范》是在中国首次发表的有关湖泊环境方面的专著。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

刘鸿亮的他人简评
提示:

刘鸿亮的他人简评

刘鸿亮一生专注学术研究,培养了中国一大批科学界的重要人才。时至今日,76岁的刘鸿亮依旧孜孜不倦地关注和指导后辈科研人才,在学术上成为人人效仿的榜样。对于自己的学生,刘鸿亮鼓励他们出国求学后归国工作,支持国家的建设。刘鸿亮倡导提高学术文章的科技含量,在他的这种思想和对工作的指导下,中国工程院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准高质量的文章,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在同事眼中,刘鸿亮是一位一心专注学术的老前辈,从不把学术研究和市场产业混为一谈。他曾对自己的后辈表示:“你们的任务就是科研,要创新,要突破,要在科学研究上下功夫。”如今荣誉满身的刘鸿亮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然而对于工作,他依旧是身体力行,事必躬亲。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些方案自己提出来可能大家不方便提意见,他就让其他同事提出来,接受大家讨论。 刘鸿亮与妻子马倩如已经一同走过了风风雨雨五十年,马上就将迎来他们的金婚纪念日。这五十年里,他们相濡以沫、相互搀扶,有过压力有过困苦,如今回眸,别有一番人生况味。妻子回忆说:“有一次我生了一场病,他那时候很忙,身体也不是太好。我住院两个月,时间不短,他坚持每天把饭和菜都给我送到医院里来,晚上再回去。”如今回忆起这段往事,妻子的脸上依旧泛起幸福的笑容。“细致”与“耐心”是妻子对于刘鸿亮最多的感受:“我的鞋子一半是他买的,都非常合适,孩子的衣服、鞋子他买的比我还要多。”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两位老人平时会一起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拳。妻子说:“希望我们身体健健康康,每一天过得开开心心。” “平和”二字,是儿子对刘鸿亮性格的概括。就像人们看到的那样,刘鸿亮对同事和家人都是宽厚和蔼的。然而对于儿子的学习和事业,刘鸿亮同样有着严格要求,即使自己很少有时间顾及家中的事情。在儿子记忆中,父亲年轻时的形象,一直是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回忆说:“跟爸爸在一块儿这么多年,我觉得他没有太多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