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陈州放粮

包拯陈州放粮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包拯陈州放粮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提示:

包拯陈州放粮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在任期间出了许多有益于民生的政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陈州放粮的事迹。
陈州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包拯的时代,陈州遭遇了灾荒,百姓们无粮可食。包拯听闻此事后,决定放粮救民。他亲自前往陈州,组织了大规模的粮食救济行动。
包拯在陈州放粮的故事至今仍然感人,他的善举温暖了受灾百姓的心灵,也成为后世人们心中的佳话。
今天的陈州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是人们对包拯的敬仰和对陈州放粮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传承着这段历史,以此铭记包拯的卓越品德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怀。

清官包拯的故事《陈州放粮》
提示:

清官包拯的故事《陈州放粮》

 


      北宋仁宗年间,陈州一带常闹荒灾,民不聊生。户部上书范仲淹奏请皇上派人去陈州开仓卖粮,救济黎民百姓。刘衙内的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当了放粮官。他俩到了陈州伙同粮库的斗子,私自抬高粮价,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老百姓反对,就遭到毒手。人人痛恨!范仲淹派包拯去查明案情,就地处置。包拯不徇私情,不畏权贵。处死了贪官,为民伸冤。同时,他秉公放粮,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包拯陈州放粮陈州是哪里
提示:

包拯陈州放粮陈州是哪里

包拯陈州放粮陈州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关于包拯陈州放粮的事情,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他给仁宗上的一封奏书中有所提及。《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中说,陈州连年旱灾,朝廷以实物折现的方式收税,等于三倍坑民。

因为朝廷规定每斗麦子要折算成140文钱上交,而当时市价一斗才50文,等于说灾年百姓要交将近三倍的税,另外,如果要熬制土盐,每斤要交税280文,所以他请求皇帝免除额外税赋。

剧情
北宋仁宗年间,陈州大灾,春蚕遭害,二麦不熟,饿殍遍野,而国舅等贪官污吏趁机搜刮民财,鱼肉乡里。包公为救灾民,惩治贪官,于京城汴京下陈州。国舅听西宫娘娘传信,包公要来,严密封锁陈州城门,不让包公进城,包公无法入城,正巧碰到妓女林氏被国舅召幸,包公便替林氏赶驴,扮王八,冒充妓女老鸨混进陈州城。包公进了陈州城,查清了国舅的罪恶,在金龙桥铡了国舅,开仓放粮,救了数万生灵,陈州百姓无不感激这位不畏权贵、清正廉明的包青天。

包拯陈州放粮是怎么样的?
提示:

包拯陈州放粮是怎么样的?

  陈州放粮,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故事,出自《三侠五义》第九回至第十四回,主要讲述包公下陈州查赈,龙头铡刀铡查毒百姓的安乐侯国舅庞昱为民伸冤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
  故事简介:陈州三年大旱灾颗粒不收,国舅安乐侯庞昱抢男霸女、茶毒百姓、克扣赈粮、强征壮丁建造花园,使得陈州民不聊生,包公奉旨下陈州查赈,公孙策设计要来龙虎狗三口御铡,庞国舅潜刺客暗杀包公,被南侠展昭所救,展昭并帮助包公保护人证、受害者,捉拿庞国舅,经包公审明案情,把安乐侯庞昱送进龙头铡,陈州百姓无不感谢为民做主的包青天。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