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村子里的那些事

乡村里的那些事
乡村里的那些事
提示:

乡村里的那些事

在闭塞的乡村里,人与人之间不仅物理距离上近,人际关系也很近。东家的事,西家也知道。西家的事,东家也知道。村里有谁谁的孩子结婚了,生孩子了,谁家与谁家闹矛盾了,打架了等等,这些事村里的人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整个村子,好像没有秘密。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从小就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如今长大了,外出学习工作,已有八年时间,以为村子会有一些变化,回家之后,我发现原来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怎么改变,依旧如此。

家里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有些时候说不清楚究竟谁对谁错。特别是那些亲戚之间闹的矛盾。比如是,东边住的啊明家,他家的牛吃了西边住的啊花家种的稻子,他们虽然有亲戚关系,但是双方因为这事就闹矛盾了。后来,啊花家的狗咬死了阿明家的小鸡,如今,家里人怎么调和也没有用,关系还是僵硬。

人家说帮理不帮亲,这又有理又有亲,不知道该怎么帮?乡下的人纯朴又固执,他们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要致富先修路,我看要改变,要从思想上开始教育。可是,谁来主持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说在大城市,你不犯人,人家也不犯你。可是,到了乡下就不一样了。

乡村里的那些事,这是说不清道不明。

村里的老故事(一)
提示:

村里的老故事(一)

      我不太喜欢与别的小孩玩,喜欢的是搬着小板凳坐在大人旁边听着他们闲聊 。这故事便是听大人们闲聊的时候知道的。

    这是关于一个我家亲戚的故事,具体是谁我也记不起来,我家的亲戚可多。要是要细细数来那边是要排满整屋子的。

    他们说那年旱的厉害,土里的庄稼缺水活不了。吃一顿饱一顿的,很多人都饿死了。我那亲戚那年也就六七岁的样子。这场大旱,让他家家破人亡。

        家里没吃的,不剩一点点放了好久的包谷面。这当然是吃不饱的。又是在长身体之际,营养跟不上再加上根本就吃不饱,他饿的皮包骨头。

          他爸那个心疼啊,心疼他的心肝宝贝儿子,宁愿自己不吃也不能饿着他。但是这怎么能够呢?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一个糟糕的决定。

          那天太阳下山得很快,过一会儿整个天地之间都暗了下来。一群人在树林里蹑手蹑脚地四处张望。旁边有一户人家,这回人家高门大院,有着三四座高高大大整整齐齐的土房。这在村里面已经算得上是富贵人家了。门里的笼子里还有好几只肥硕的老母鸡。那些人看着心里激动极了,想着家中饥肠辘辘的人,心下一沉。向笼子那走去。我的亲戚他爹胆子小就安排下来放风。他等着,等着等了好久。想到家里面的儿子,想着终于可以给儿子添添营养了。他心下高兴更是盼望着那些人赶紧来。

        喧闹的人声越来越近,他赶忙向前迎去。碰的一声枪声他倒了下来。他的血在干得开裂的土地上蔓延。

        人们把他抬回来了。一番了解后众人得知他是被那户人家打死的,而和他一起的人全都跑了。

        他儿子就坐在门边哭,哭了好久好久。哭晕了醒来又哭……失去了最爱的父亲,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整个家庭变得雪上加霜。他妈妈受不了,就跟着一个村外的人跑了,留毫不知情的儿子一个人在那破旧的茅草房子里。

        他好心的大伯伯把他领来养,大伯伯家境也不是很好要再加上1个人,就更是养不起了。于是出远门去做工挣钱来养这个家。他大伯娘不是一个脾气好的人,经常打骂他。他的性子也越来越变得阴郁。

      。。。。。。

【乡村】柳树村的那些事(3)
提示:

【乡村】柳树村的那些事(3)

强子坐上去省城的大巴车,车出发了。强子向妻子挥手再见。秀英站在那儿,感觉有许多事还没有叮嘱够,也举起手挥了挥,不觉双眼模糊。结婚这样长时间,老公离开自己从没超过两天。秀英失神的站在那,看着大巴车渐行渐远。

直到大巴车看不见踪影,秀英回过头,看到几位妇女指点着自己,小声嘀咕着,还露出诡秘的笑容。秀英拿出纸巾擦揉着眼睛,有些不好意思。

秀英在回家的路上,碰见邻村张富有的妻子桂花。桂花看秀英不高兴,一问缘由,哈哈大笑:“妹子,你咋那样傻,还愁他,男人出门比我们在家舒心多了,我家那口子,都忘了回家了,只是按时把钱捎回来。”“大妹子,就别操那闲心了,姐劝你。”

秀英回到家,虎子爬在爷爷的炕上写作业。娇娇坐在爷爷跟前听爷爷讲《常打枪和龙女》的故事。虎子看见妈妈进门,忙问:“妈,你看这题,我不会,你给我讲讲。”秀英看了看,思索着“三加二在啥情况下不等于五。”秀英有些懵,虎子的作业一直是强子辅导,她负责一家的吃穿。“现在娃们的这是啥题,我也不会做。”秀英想着,便说:“虎子,你先做完会做的,不会做的留着,那天有时间我带你去问村东头的车老师。”说完,便开始做饭。

话说强子坐了四五小时的大巴车,终于到了省城。总体来说,强子对省城还是陌生的,他一年也来不了几回。背着行李走出车站,强子看见对面的马路边有许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坐在行李上,有的走来走去。年龄大都四五十岁。他走到跟前,问一位五十多岁,背有些驼,胡子拉碴的男人:“哥,这些人是咋回事?”胡子拉碴说:“刚过完年,回城打工的都聚在这,等着用工的老板来挑选呢。”强子就放下行李,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等老板选人的过程中,三五人围聚到一起,开始经济半小时____挖坑。三十五岁的强子站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另类。高挑的个子,不胖不瘦,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要是不背行李,这些人还以为是用工的老板呢。不时走过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打工哥们一下围过去,听老板要干撒活的人,看自己是否符合要求。一会儿,老板领着三五人走了。又一老板走来,嘴里喊着:“木工,木工,需要八个木工,每天管吃管住八十元。”强子也围了上去,老板选了六位木工。强子有些着急了,忙说:“我也是木工,有十八年木工经验。”强子故意多说了几年,老板看了看强子:“你说生下来就是木工啥,三十岁不到,真能吹。”强子再说时,那人接着说:“帅哥,我们找打工的,老板家里有。”便领着六个木工走了。强子有些懊恼,自己在村子方圆几十里,是出名的木匠,而且自己勤快聪明。但在这儿,连打工的像都没有。长的帅也是一种错误,强子自我嘲解道。

不觉天已渐渐黑去,强子胡乱吃了些老婆烙的破皮袄。和其他人一起来到每人十元钱的“人人住”客栈。

【乡村】柳树村的那些事(1)
提示:

【乡村】柳树村的那些事(1)

(一)

深秋的细雨掺杂着雪花零星的落到地上,地面有丝丝湿润,但依然收拾不了满路的扬尘。土路上三码子跑过,屁股后边满是飞扬的尘土,如烟云一般,四五百米内看不清一切,只听见人或牲畜的咳嗽声。从镇上回家的人们走过这几里路,如土人一般,如不是眨眨眼睛,你还以为是土庙里的塑像。

这小村庄就叫柳树村,听爷爷说,他爷爷告诉他,这儿原来草木繁茂,适合放羊,就成了大户人家的山圈,专门来这儿放羊。人们刚来的时候,雨水充足,就把柳条随手插在土里,柳条便生根发芽,不几年时间,到处都是柳树,这可能就是柳树村的来历吧。

今天看来,没有一株柳树。它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山村,放眼望去,到处是山,山顶平一点的地方,也成了土地。两山之间有些坝地,山脚平缓的地方修开一些空地,依山打几口窑洞,就算一户人家。这山沟里住着十多户人家。

已经到了九十年代,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到这儿。这儿的人们依然靠天吃饭,每户人家种十几亩地,有坝地,有山地,种的是麦子、豌豆、土豆、胡麻。一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有好收获,生活不用愁,自给自足。但不知为什么,近几年就是雨少,有雨也下不到时节,庄稼连年歉收。专门靠种地过日子已经难以维持生计,再加上疾病之类的,这日子就没法过。

先前走出大山,到城里打工的人都有所收获,打工几年,回家盖起了瓦房。那些年,在外打工一天也要五六十块。

原先在村里,强子一家是令人羡慕的。虽然强子妈死的早,爹又是个病秧子,常年气管炎,干不了重活。但强子是木工,勤快又随和。这家找他打家具,那家找他盖房,工钱是少不了的,东家还好吃好喝招呼。说随便做个凳子,锅盖之类的,强子会在工作之余,加班代做,从不收费,那些年找强子干活的人很多。强子媳妇也勤快聪明,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人又长得漂亮,人们见了总要打趣几句:“秀英嫂,好漂亮。”“我要找嫂子一样的媳妇。”“嫂子的脸蛋真水灵。”秀英总是微笑着。

这几年,找强子打家具的越来越少,又加上儿子女儿马上上学,强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