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children

Mr.Children的介绍
Mr.Children(ミスターチルドレン,或ミスチル),日本摇滚乐队,成员有4人,包括主音樱井和寿、吉他手田原健一、贝斯手中川敬辅和鼓手铃木英哉。所属事务所为乌龙舍,所属唱片公司为TOY'S FACTORY。1988年乐队定名 Beatnik,1989年又改乐队名为Mr.children,1992年在日本知名制作人小林武史的帮助下,Mr.Children 正式打入主流市场,成为日后撼动日本流行乐界的一股新力量。
如何评价Mr.children的音乐与在日本的影响力
毫无疑问的是 出道将近30年的Mr.children(以下简称ミスチル)是日本现今影响力最大的Arena rock band。或许某些乐队的瞬间风速能盖过ミスチル,但论持续的影响力,恐怕这20年来,无人可以匹敌。(在这个时代,15年的新专辑依然可以突破半百) 是当之无愧的国民乐队
另一方面 我个人的感觉是 虽然在海外也有不少喜欢他们的音乐的人,但是看看和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乐队: the pillows,eastern youth积极进出欧美,赢得了不少Core的fans,glay,L'Arc〜en〜Ciel则风靡整个亚洲。几乎同时出道的spitz 在国内的传唱度 我觉得也要比ミスチル要高一些吧。 Mr.children的音乐,可以说那种非常纯粹的,面向日本人的音乐。
而从音乐性上来说 如果我说ミスチル是一支摇滚乐队,那是有风险的。就像大批的国内摇滚乐迷不认同五月天是摇滚乐队一样(只是单纯印象,华语摇滚不是熟悉领域),大批的日本rock fans也不认同mr.children是一支摇滚乐队,而是商业性极强的pop band。但同样有一批的ミスチル支持者认为 ミスチル就是一支伟大的摇滚乐队,为何会有如此的争议 我觉得 最主要的原因是 ミスチル出道20多年 风格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对于只知道ミスチル某一个阶段的人来说 其认知自然会有些片面。下面我按照个人的印象 以发行的专辑时期来简单分类一下 不同阶段的ミスチル的特征。
第一阶段 渋谷系pops,City pops 期
1st >~3rd >
刚出道时的ミスチル很明显受到的是The Flipper's Guitar,ORIGINAL LOVE等 渋谷系乐队的影响,整体的音乐氛围可以说是欢快的pops 歌曲内容的也都是青涩的,甜美的爱情为主。可以说这个阶段的ミスチル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属于摸索的阶段。即使如此 从君がいた夏,抱きしめたい,my life 等歌曲中均可以看到桜井作为音乐人的上佳的旋律与歌词的制作才华和潜力,并为今后的走红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 巅峰期,深海期
4th >~9th>
在小林武史的建议下 桜井开始尝试以自身的经历 感悟为主题作词,由此诞生的 第五张单曲innocent world 瞬间走红,其后的Tomorrow never knows,名もなき诗 等单曲皆迅速创造了突破百万销量的奇迹,并且作为经典一直流传至今。而94,95两年的J-POP界 也可以称之为mr.children年。但是处于顶点的桜井此时却陷入了精神上的危机,超出其预想的大卖 使得其深感空虚和怀疑,再加上当时个人感情上的危机(陷入了不伦恋,并最后离婚和外遇再婚),其阴暗的情绪在第5张专辑《 深海》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不过一张传世专辑也由诞生。
而经历了第六张类似精选辑一样的BOLELO之后,Mr.children的音乐开始愈加的尖锐化与前卫化,激进的对社会批判性的歌词外加大量电子元素的>,几乎踏入了前卫摇滚领域的《Q》,大批走红期间跟风的fans渐渐离去,留下的则就是那批真正觉得Mr.children是摇滚乐队的乐迷了。
这个阶段也是我认为Mr.children最摇滚的一个时期。
第三阶段 圆熟期,pops回归期
10th《IT'S A WONDERFUL WORLD》~12th《I ♥ U》
其实笔者是从这个阶段才开始接触ミスチル的,作为一个当时对流行音乐一无所知 但是开始感兴趣的中二少年(名副其实的)来说,初次接触并喜欢上的乐队是Mr.children 至今都觉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回到本题,摆脱了精神危机的桜井 慢慢的开始成熟,而第24张单曲 hero以及前后桜井因为脑梗塞病倒的经历,也使得其想法变得很多。在这个阶段下 摇滚风格的歌曲与pops开始尝试调和,而在第11张专辑> 中,这种调和也达到了巅峰(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专辑)。但是与其同时 作为制作人的小林武史过多的涉及演奏本身,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显现,虽然没有之后那么明显。
第四阶段 小林武史sound期
13th>~17th>
小林武史开始全面介入音乐制作的时期,除了少数歌曲外,大部分时间 田原的吉他和中川的base 就像在梦游一样,整篇整篇的歌曲都充满了小林武史的钢琴和strings。ミスチル几乎变成了小林武史和桜井的二人转。很多深海时代,对ミスチル有摇滚期待的fans也慢慢的离开了。
说实话 笔者对这个时代的ミスチル音乐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基本没有认真地听过,但是平心而论 コバタケ的编曲才华依然还在,而这种POP的风格,反而更能让对摇滚不感兴趣的大众接受,像しるし、HANABI,花の匂い等国内fans熟悉的单曲,都是在这个阶段诞生。
这种小林武史为主导的风格在第17张专辑blood orange达到极了极致,统篇的strings下的ミスチル,确实没有被称为摇滚乐队的底气了。
第五阶段 独立制作期
18th>~未完
或许是物极必反,经历了blood orange之后的ミスチル 第一次尝试独立制作专辑,试图摆脱小林武史的影响,虽然小林武史依然有参加一部分歌曲的伴奏,但是很明显 田原的吉他和中川的base 又回归了,个人觉得,这才是ミスチル作为一个乐队应有的状态。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依然很期待今后的进化。
作为笔者自身而言 Mr.children听得最多的还是高中阶段 随着之后开始自己玩乐器,组乐队后,对日本音乐更多的倾倒于Bump of chicken,ellegarden,アジカン这些更直接的摇滚乐队。而恰好和小林武史sound期重合的ミスチル对于笔者来说 已经过于的pop了。不过作为笔者日本流行音乐的启蒙,ミスチル依然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个乐队,通过REFLECTION也能感觉到摇滚乐队的回归。我对ミスチル的评价(或者说祈望)就是 永不停止进化的monster band 在商业与艺术两个方面 都能不断地挑战巅峰。
如何评价Mr.children的音乐与在日本的影响力
毫无疑问的是 出道将近30年的Mr.children(以下简称ミスチル)是日本现今影响力最大的Arena rock band。或许某些乐队的瞬间风速能盖过ミスチル,但论持续的影响力,恐怕这20年来,无人可以匹敌。(在这个时代,15年的新专辑依然可以突破半百) 是当之无愧的国民乐队
另一方面 我个人的感觉是 虽然在海外也有不少喜欢他们的音乐的人,但是看看和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乐队: the pillows,eastern youth积极进出欧美,赢得了不少Core的fans,glay,L'Arc〜en〜Ciel则风靡整个亚洲。几乎同时出道的spitz 在国内的传唱度 我觉得也要比ミスチル要高一些吧。 Mr.children的音乐,可以说那种非常纯粹的,面向日本人的音乐。
而从音乐性上来说 如果我说ミスチル是一支摇滚乐队,那是有风险的。就像大批的国内摇滚乐迷不认同五月天是摇滚乐队一样(只是单纯印象,华语摇滚不是熟悉领域),大批的日本rock fans也不认同mr.children是一支摇滚乐队,而是商业性极强的pop band。但同样有一批的ミスチル支持者认为 ミスチル就是一支伟大的摇滚乐队,为何会有如此的争议 我觉得 最主要的原因是 ミスチル出道20多年 风格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对于只知道ミスチル某一个阶段的人来说 其认知自然会有些片面。下面我按照个人的印象 以发行的专辑时期来简单分类一下 不同阶段的ミスチル的特征。
第一阶段 渋谷系pops,City pops 期
1st >~3rd >
刚出道时的ミスチル很明显受到的是The Flipper's Guitar,ORIGINAL LOVE等 渋谷系乐队的影响,整体的音乐氛围可以说是欢快的pops 歌曲内容的也都是青涩的,甜美的爱情为主。可以说这个阶段的ミスチル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属于摸索的阶段。即使如此 从君がいた夏,抱きしめたい,my life 等歌曲中均可以看到桜井作为音乐人的上佳的旋律与歌词的制作才华和潜力,并为今后的走红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 巅峰期,深海期
4th >~9th>
在小林武史的建议下 桜井开始尝试以自身的经历 感悟为主题作词,由此诞生的 第五张单曲innocent world 瞬间走红,其后的Tomorrow never knows,名もなき诗 等单曲皆迅速创造了突破百万销量的奇迹,并且作为经典一直流传至今。而94,95两年的J-POP界 也可以称之为mr.children年。但是处于顶点的桜井此时却陷入了精神上的危机,超出其预想的大卖 使得其深感空虚和怀疑,再加上当时个人感情上的危机(陷入了不伦恋,并最后离婚和外遇再婚),其阴暗的情绪在第5张专辑《 深海》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不过一张传世专辑也由诞生。
而经历了第六张类似精选辑一样的BOLELO之后,Mr.children的音乐开始愈加的尖锐化与前卫化,激进的对社会批判性的歌词外加大量电子元素的>,几乎踏入了前卫摇滚领域的《Q》,大批走红期间跟风的fans渐渐离去,留下的则就是那批真正觉得Mr.children是摇滚乐队的乐迷了。
这个阶段也是我认为Mr.children最摇滚的一个时期。
第三阶段 圆熟期,pops回归期
10th《IT'S A WONDERFUL WORLD》~12th《I ♥ U》
其实笔者是从这个阶段才开始接触ミスチル的,作为一个当时对流行音乐一无所知 但是开始感兴趣的中二少年(名副其实的)来说,初次接触并喜欢上的乐队是Mr.children 至今都觉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回到本题,摆脱了精神危机的桜井 慢慢的开始成熟,而第24张单曲 hero以及前后桜井因为脑梗塞病倒的经历,也使得其想法变得很多。在这个阶段下 摇滚风格的歌曲与pops开始尝试调和,而在第11张专辑> 中,这种调和也达到了巅峰(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专辑)。但是与其同时 作为制作人的小林武史过多的涉及演奏本身,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显现,虽然没有之后那么明显。
第四阶段 小林武史sound期
13th>~17th>
小林武史开始全面介入音乐制作的时期,除了少数歌曲外,大部分时间 田原的吉他和中川的base 就像在梦游一样,整篇整篇的歌曲都充满了小林武史的钢琴和strings。ミスチル几乎变成了小林武史和桜井的二人转。很多深海时代,对ミスチル有摇滚期待的fans也慢慢的离开了。
说实话 笔者对这个时代的ミスチル音乐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基本没有认真地听过,但是平心而论 コバタケ的编曲才华依然还在,而这种POP的风格,反而更能让对摇滚不感兴趣的大众接受,像しるし、HANABI,花の匂い等国内fans熟悉的单曲,都是在这个阶段诞生。
这种小林武史为主导的风格在第17张专辑blood orange达到极了极致,统篇的strings下的ミスチル,确实没有被称为摇滚乐队的底气了。
第五阶段 独立制作期
18th>~未完
或许是物极必反,经历了blood orange之后的ミスチル 第一次尝试独立制作专辑,试图摆脱小林武史的影响,虽然小林武史依然有参加一部分歌曲的伴奏,但是很明显 田原的吉他和中川的base 又回归了,个人觉得,这才是ミスチル作为一个乐队应有的状态。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依然很期待今后的进化。
作为笔者自身而言 Mr.children听得最多的还是高中阶段 随着之后开始自己玩乐器,组乐队后,对日本音乐更多的倾倒于Bump of chicken,ellegarden,アジカン这些更直接的摇滚乐队。而恰好和小林武史sound期重合的ミスチル对于笔者来说 已经过于的pop了。不过作为笔者日本流行音乐的启蒙,ミスチル依然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个乐队,通过REFLECTION也能感觉到摇滚乐队的回归。我对ミスチル的评价(或者说祈望)就是 永不停止进化的monster band 在商业与艺术两个方面 都能不断地挑战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