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的一场战役,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周围岛屿展开。此战役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地区反攻的开端。该战役是继科科达小径战役后盟军对日本发动的第二次重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开始时以美军的小规模登陆作战为起点,随后日军逐步增兵以夺回岛屿,双方也在海中、陆地上及空中进行了空前的争夺,进而演变成日军与盟军的决战。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激烈战斗,双方都付出了大量的战舰和飞机,但日本的人员伤亡远远超过美军。最终,由于无法进行持久战斗,日本选择撤军。 美军最终彻底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并随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确立了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为美军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日本在中途岛战役后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由战略优势转为劣势的转折点。在全球范围内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和阿拉曼战役一起,标志着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简介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简介 美军登陆 8月6日傍晚,在南太平洋舰队的护送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乘坐23艘运输船朝瓜岛急进。为登陆部队护航私有8艘巡洋舰及一个驱逐舰警戒群,由英国皇家海军克拉加利少将指挥。空中支援编队是萨拉托加号、黄蜂号及企业号三艘航空母舰、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及重巡洋舰五艘、轻巡洋舰一艘、驱逐舰16艘、油轮3艘组成等,由美国海军诺依斯少将指挥。以上兵力由弗莱切中将任战术战挥,戈姆利中将任战略战挥。其中4艘运输舰和4艘驱逐舰开往图拉吉岛。由于乌云密布,使日军侦察机未能观察海面。 8月7日上午6时40分,3艘重巡和4艘驱逐舰同时向瓜岛登陆地点「蓝滩」和图拉吉岛的「红滩」开火。30分钟内,所有运输船进入阵地,开始登陆。8时50分,指挥官发出讯号指登陆成功。同日下午、盟军占领瓜岛机场。 同时,日本得悉盟军的行动后,决定在当夜派出第25航空战队及由第8舰队司令三川中将率领支援瓜岛上的日军。 日军反攻 8月8日18时,美军弗莱切中将将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撤至离萨沃岛120里。20时30分,三川中将的舰队进入瓜岛海域,并计划由萨沃岛南面出发,用攻击停泊在该岛的美军主力,然后转向图拉吉岛攻击其他盟军舰只,再由萨沃岛北部离开。双方于8月9日上午1时至2时半在萨沃岛附近交战。基于盟军的种种失误,以及没有航母舰队保护下,盟军南区舰队顿时失去战斗力。1小时后,盟军北区舰队亦失去战斗力。日军第8舰队亦因为有战舰损毁而撤退。 这场海战,盟军有4艘巡洋舰及数艘驱逐舰被击沉,1,270人死亡。 萨沃岛海战是美日在瓜岛争夺的首场主要海战,该战役使日军暂时守住瓜岛制海权。但瓜岛争夺战首日就丧失的亨得森机场,却使美军掌握瓜岛制空权,并对该年末美军最终夺得瓜岛制海权创造第一个有利条件。而且美军在瓜岛的陆战军力也胜于日军,使日军无法夺回机场,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在未能掌握制海权情况下,仍源源不绝运送物资及人员登陆瓜岛。 与此相反,掌握制海权的日军在美国海军、驻扎亨得森机场的「仙人掌航空队」及以加托级为首的潜艇部队打击下,不但无法有效运送物资及人员,还不断流失优势,由于物资及人员短缺使岛上日军逐渐陷入窘境。 美军登陆后,于机场四周建立防御圈,修好跑道。8月20日,美军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进驻该机场。8月14日,日本大本营任命日军第十七军百武晴吉中将夺回瓜岛。百武误以为岛上美军只有2000人,故只派出6000人夺岛。但是,当时美军在瓜岛上有16 000人。 8月19日至21日,百武晴吉中将下属一木大佐带领1000先头部队登陆,与美军激战,于21日战死。 海战过程 由于一木支队在三天内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歼灭,使日本大本营发觉美军的行动是一波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于是24日派遣因珊瑚海海战的牵制而无法参加中途岛海战的「翔鹤」、「瑞鹤」大型航空母舰及中途岛海战中前往阿留申群岛方向牵制美军的「龙骧」轻型航空母舰来与美国海军决战,希望能在8月底前击溃美军,夺回瓜岛。自此瓜岛海域硝烟不断,一直发生激烈海战,直到年底瓜岛海战美军取得优势后才稍有平息。 8月24日的东所罗门海战(史上第三场航空母舰对决),日军派出上述兵力参战,美军则运用太平洋战争场上最强韧的企业号、萨拉脱加号迎击,交战结果「龙骧」轻型航空母舰被萨拉脱加号击沉,企业号受创。 8月底萨拉脱加号因被潜艇击伤而前往珍珠港维修、9月中黄蜂号也被潜艇击沉,再加上企业号仍在珍珠港修补战损,一时间美国在太平洋上只剩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能够应战。 此时日军战略重点也转向瓜岛,美军也把夺下瓜岛视为第一要务,使接着数月的争夺战更为血腥。双方都尽一切努力增加各自在瓜岛上的兵力,企图把对方撵走。由于美军稳稳占据亨得森机场,因此部署于该机场的陆军航空队便能掌握空中优势,多次对日军在瓜岛的地面攻势或海上行动迎头痛击;此外,美军由于捷足先登,第一次就运送足够兵力与重装备,使得日军在岛上处于比较吃亏的地位。但日军掌握制海权之故,瓜岛上的局势仍然胶着,谁都没有办法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10月11日「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美军成功阻止「东京快车」对瓜岛的增援,但胶着的战况依旧不变,美军此时阵前换将,以病愈复出的海尔赛上将取代戈姆利成为新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同时以金凯德少将(后升为上将,指挥第7舰队)接替佛来契成为新的航舰部队指挥。海尔赛于10月18日就职,两天后日本就在瓜岛上发动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 日本海军该月12日集结庞大的兵力──大型航空母舰翔鹤、瑞鹤,中型航空母舰隼鹰与轻航空母舰瑞凤以及四艘金刚级战舰外加巡洋舰(10艘)与驱逐舰群(22艘),在南云中将与近藤中将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从特鲁克启航。首先,这批舰队在10月14日夜里提供火力支援,掩护四、五千人登陆瓜岛,加入岛上的日军。 并支援该月下旬日本陆军第二师团在瓜岛的大规模攻势,23日日本陆军向美军陆战队冲击,24日日本海军(阵容如上)也和美国海军展开自中途岛以来的最大激战(圣克鲁斯大海战),美军派遣企业号、大黄蜂号2艘航空母舰、1艘战斗舰、6艘巡洋舰及14艘驱逐舰迎战,结果美军失利,损失大黄蜂号及一艘驱逐舰,企业号与多艘船只受创,日军2艘航空母舰受创,战术上日军航空母舰获胜,但损失的航空兵力严重的多,自此至菲律宾海战前日军航空母舰再也无法与美军正面对决,而且第二师团的攻势被美军瓦解,使美国再度获得战略胜利。 11月12日至15日美日双方展开决定性的瓜岛海战(又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在企业号及仙人掌航空队助攻下,由威利斯˙李指挥的美国舰队以损失2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的代价,给予日军损失战舰两艘、驱逐舰两艘的重创。至此美军终于夺得瓜岛制海权,取得陆海空全面优势,预告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全胜。 日军撤退 为了夺回瓜达尔卡纳尔岛及替岛上士兵补给,山本五十六决定在离瓜达尔卡纳尔岛不远的蒙达岛修建机场。12月3日美军发现日军行动,于6日、8日、13日-20日,美军对该机场实施空袭,成效不大。美军遂于1943年1月5日凌晨以第67特混编队进行炮击,机场被摧毁,日军无法得到补给。岛上盟军攻占奥斯腾山后亦只进行防守。1943年1月,日军决定撤退。期间,日军组织了三次的撤退,共撤走陆军9,800人,海军830人。1943年2月9日16时25分,盟军完成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任务。
瓜岛战役美日双方各伤亡多少人?
在整个瓜岛争夺战中,美日两军在180多天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30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6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舰只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约有60000名陆军和海军陆战师的部队先后投入战斗,其中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共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000人,其中战斗中阵亡约14000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00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二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瓜岛战役美日双方损失惨重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
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继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在整场瓜岛战役中,美军地面部队总参战兵力为6万人,其中阵亡约7000人,伤7789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共约615架,其中420名飞行员死亡。日军投入瓜岛的地面部队总兵力约3.6万,陆军31400人、海兵队4800人。日本陆军在瓜岛陆战中实际只有约8500人阵亡,而日本海军则有3543人阵亡,总死亡人数大约为19200人,其他则死於疟疾、腹泻、脚气病和饥饿。另外日军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共约892架,其中1200名飞行员死亡(另有资料指出日军实际只损失683架飞机
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
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是在太平洋一场长时间的战役,紧随着相关和同时发生的所罗门群岛战役。这2场战役,令参与战斗的国家之后勤能力变得紧张。对美国来说,这需要促使第1时间尽快发展有效的战斗航空运输力量。不能取得空中优势以迫使日军依靠趸船、驱逐舰和潜艇增援,是非常不平衡的结果。早在战役中,美军受到缺乏资源的阻碍,因为他们的巡洋舰和航空母舰遭受重大损失,但补充造船计划仍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美国海军在战役期间遭受如此高的人员损失,它拒绝公开发布总体伤亡数字多年。然而,由于战役仍在继续,而美国公众越来越意识到在瓜达尔卡纳尔的美军之困境与因英雄主义而知觉,派遣更多的部队前往该地区。这说明日本的军工业无法与美国工业和人力相匹配。因此,当该战役令日本正在失去不可替代的单位时,美国人正在迅速取代,甚至增强其部队。
日本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于战略上和物质损失和人力上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大约25,000名经验丰富的地面部队在战役期间战死。如此庞大的资源流失,直接导致日本未能实现其在新几内亚战役中的目标,同时日本也失去了所罗门群岛南部的控制权和未能有力制止盟军到澳大利亚的航运。日本的主要基地拉包尔,更加受到盟军空中部队的直接威胁。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地面部队稀缺,空、海军部队已永远在瓜达尔卡纳尔的丛林和周边海域消失。日本的飞机和船只被毁,在这场战役中沉没以及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飞行队员,尤其是海军机组人员补充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同盟国。
日军撤出后,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被发展为主要基地,支持盟军在所罗门群群岛链的进一步行动。除了亨德森机场,另外2条战斗机跑道分别建于伦加点和1个轰炸机机场被建于科里角。广泛的海军港口及物流设施建立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图拉吉和佛罗里达岛。图拉吉附近锚地成为1个重要的前进基地以供盟军军舰和运输船支援所罗门群岛战役。此外,主要地面部队在所罗门群岛前进前通过大型营地和兵营被部署在瓜达尔卡纳尔岛。
经过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显然处于守势。向瓜达尔卡纳尔岛不断增援的压力削弱了日军在其他战场的力量,促成了澳大利亚军和美军在新几内亚的反攻,最终导致1943年初攻占在布纳和哥纳的主要基地。盟军已经赢得了战略主动权,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这年6月,盟军发动马车轮行动,其中,在1943年8月作出修改,正式确立孤立拉包尔和切断海上交通线的战略。随后,成功瓦解了拉包尔和在这里的部队被分成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和由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的中太平洋战区,这2个方向的部队成功地向日本推进。随着战争发展,日军在南太平洋地区其余的防线随后被摧毁或被盟军绕过直至最终目标。
虽然盟军在中太平洋的中途岛海战中取得了他们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亦削弱了日本的战略主动权和进攻能力,这本身在意义上如同萨拉米斯或对马海峡一样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方向。中途岛战役后,日本仍然是一个海军强国,继续入侵南太平洋。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结束了日本的扩张企图,令同盟国获得明确的优势。因此,可以说,这是盟军一连串胜利的第一步,最终导致了日本投降和占领日本本土。
在“欧洲第一”政策下,美国最初只能进行防御,对付日本的扩张,以便集中资源击败德国。然而,金将军为瓜达尔卡纳尔入侵的争请,以及它的成功实施,令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相信,在太平洋战区可以采取进攻。到1942年底,很明显,日本已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战败,严重打击日本帝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和意外地输给了美国人。
或许对盟军来说,心理上的胜利如同军事上的胜利同样重要。在一个双方对等的战场环境下,盟军击败了日本最好的地面、空中和军舰部队。瓜达尔卡纳尔后,盟军面对日本的军事人员没有原先的恐惧和敬畏。此外,盟军对太平洋战争最终的结果,大大地乐观起来。
几位日本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包括星野直树、永野修身和河边虎四郎,战争结束后不久即表示即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战争决定性的转折点。河边说:“至于转折点[战争],当积极行动停止,甚至变成被动时,我觉得,就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