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赵雍

如果赵武灵王赵雍没有早逝那赵国是否能灭了秦国?
如果赵武灵王赵雍没有早逝那赵国是否能灭了秦国?
提示:

如果赵武灵王赵雍没有早逝那赵国是否能灭了秦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军事力量极盛一时,但这一期时期赵、秦之间并没有打过打大仗,孰强孰弱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但是赵国攻占了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王国并且收编了他们的骑兵,林胡、楼烦在秦国的北部,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解决掉林胡、楼烦,所以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出赵国的军事力量要比秦国强一些。赵武灵王的确有过吞并秦国的想法,但最终没能实现,事实上赵武灵王根本灭不掉秦国,因为灭掉一个国家不只是看有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还有其他因素在内,比如说秦国的综合实力、地理位置都很优越,至少守成不是问题。 何为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骑兵不是主力作战部队,诸侯国之间作战以车兵和步兵为主,比如当时打大的诸侯国被成为“万乘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从对游牧民族战争吸取的经验做出的军事改革,骑兵的机动性很强,作战的时候能够快进快出,随着战国七雄交战频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骑兵的出现是个必然。所谓“胡服骑射”简单的说就是骑马射箭,并且换成胡人那样利于翻身上马的服装。 但是骑兵只能够在城外野战,而且是平原地形才容易发挥出优势,对于攻城拔寨以及险要地形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秦国的边境地区多山水环绕,南部是秦岭、北部是黄土高坡、东部是黄河、西部是戎狄,赵国在秦国的东北部,如果秦国坚壁清野那么赵国的骑兵还真无可奈何! 秦国是战国时期“打不死的小强”!我们常说秦国多么的强大,秦兵多么的骁勇善战,其实这些是在战国末期相对来说的。晋国三分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以及战国时代的到来,战国时代最先崛起的魏国,魏国在吴起变法之后夺取秦国河西500里土地以及重要关口函谷关,但是秦国仍然没有灭国,因为秦国的战略纵深太大了,往西是凝聚力不强的戎狄,秦国虽然被魏国打的一败涂地,但可以从容往西迁都,后来魏国在“围魏救赵”和“伐魏救韩”之后一蹶不振,秦国又趁机收复失地。 赵武灵王时期虽然很强,但想灭掉秦国根本无从下手秦国在实力不济的时候往往采用防守战术,紧守函谷关、黄河,此时的赵武灵王的骑兵根本没地方下手,后来赵武灵王想过从秦国的北部打过去,但最终也没能实现,秦国北部是黄土高坡,多深沟丘壑,同样不利于赵国骑兵作战。赵武灵王生前曾亲自去过黄土高坡查看地形,但最终没到出兵那一天就去世了,继任者也没有再想过从这条路径出兵灭秦!

赵武灵王是怎么死的
提示:

赵武灵王是怎么死的

赵武灵王是因为被手下困在沙丘行宫活活饿死的。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出游沙丘,并分别住在各自的行宫中。一直对自己失位感到极为不满的赵章见机不可失,便联合自己的国相田不礼发动兵变。在赵惠文王卫队的拼死抵抗下,叛军久攻不下。几日后,赵国重臣赵成、李兑率军从国都赶至沙丘,叛军被迅速击溃。 兵变失败后,赵章逃入赵武灵王的行宫中请求父亲庇护,赵武灵王顾念父子之情接纳了赵章。然而,赵成、李兑也立即带兵包围了赵武灵王的行宫,并强行入宫杀死了躲在里面的赵章。 按理说,赵章被杀,祸首已除,“沙丘之乱”就应该结束了。可是,赵成和李兑认为在平叛过程中,他们包围了赵武灵王的行宫,这是以下犯上、株连全族的大罪。 如果现在退兵,那么他们事后必会遭到赵武灵王的清算。于是二人商议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赵武灵王的行宫围困到底。结果,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赵武灵王就这样被活活饿死在了沙丘行宫之中。 赵武灵王无论在内政还是军事上都有杰出成就,是赵国历代国君中的佼佼者。然而在传位问题上,他却表现得反复无常,屡犯大忌。结果因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导致“沙丘之乱”发生,自己也在这场乱局中凄惨离世。 赵武灵王死后国力一度受到损失 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公子成、李兑诛杀了公子章、田不礼,饿死赵武灵王后,赵惠文王年幼不能治国,于是公子成为相国,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赵国虽然安定下来,但国力在这次内乱中已一度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