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人为刀俎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下一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下一句
提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下一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下一句是“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意思: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出处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译文
刘邦出去之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什么意思?
提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什么意思?

“俎”就是古代切肉用的砧板,字面意思是说,别人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就是砧板上的鱼肉。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扩展资料: 故事背景: 《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著名故事“鸿门宴”写道:因为刘邦和项羽与怀王有“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刘邦入关中后占领咸阳,封存秦宫府库想据为己有,并驻军霸上严阵以待,守住函谷关不让项羽入关。 后到的项羽率带甲四十万屯驻新丰鸿门,刘邦的霸上驻军只有十万,就是不论兵力的多少,刘邦军队也抵挡不了彪悍的楚军。 眼看着要任人宰割,刘邦只能巧言令色地求和解。于是项羽请刘邦到鸿门赴宴。鸿门宴上项羽虽然被说服,而范增意在杀了刘邦以绝后患,于是屡次欲对刘邦下手,形势非常威急,这种情况就好像刘邦是被放在砧板上的鱼、肉,已经无处可逃,而项羽和范增则像是手执快刀的庖厨,只要愿意就可以一刀剁下来让刘邦化成齑粉。 参考资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百度百科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翻译
提示: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翻译

现在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现在多用来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方:表比喻,像. 刀俎:切肉用的刀和板. 鱼肉:鱼和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为”表判断.翻译成"人家就像是刀和砧板,我们就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
“何辞为?”是一种表疑问或反诘的格式.”何“”为“二字中间用动词,意思是何以(那样作)呢?或者是(那样作)干什么?
从整个句子来看,是个反问句.现在人家如刀和砧板,而我们像鱼和肉,还辞谢什么呢?意为不要再去辞谢了.反问句的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其中.
从“何辞为”这个古代汉语的句式来看,是宾语前置.正常的句式应为“辞何为”,意为还辞谢什么呢?“何”(什么)这个宾语放到谓语“辞”(辞谢)的前面了.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提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意思是生死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这句经典的话出自《鸿门宴》第六段第二句话: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屯兵40万在新丰鸿门,其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定要出去刘邦这个心腹大患,于是策划了鸿门宴的陷阱,没想到刘邦真的依约赴鸿门宴,范增请项庄舞剑助兴,并下令在跳舞时趁机杀了刘邦,可机制的刘邦早已识破骗局,让张良叫来樊哙,并且借上厕所的机会与樊哙商议如何逃走,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相近词:任人宰割、随人宰割、任人摆布。 反义词:独立自主、誓死不屈、揭竿而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