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鸟

在冬天的时候,都有哪些鸟类在沈阳过冬?
我不必告诉你这些。它基本上是我们这个地区最丰富的鸟类,它也是许多小型食肉动物的食物。现在公园里就有一大群雏鸟。它们捕食麻雀,但我想说麻雀是城市鸟类的先驱,由于形成了食物链的基础。每年冬天,在东陵和北陵等公园都能看到大量的喜鹊。 这种鸟的歌声并不悦耳,但却是最令人愉悦的。喜鹊比麻雀大得多。腹部覆盖着白色绒毛,翅膀顶端的羽毛是蓝色的。沈阳夏季没有大群的乌鸦,大部分乌鸦在城市附近的郊区繁殖。乌鸦的食物与喜鹊相似,而且比喜鹊大近两号。在冬季,当乌鸦进入城市时,与喜鹊的争执从未停止,它们经常聚集在一起,以大而松散的群体穿梭于火车站和垃圾场之间。这差不多是我在公园里观察到的最常见的猎物。俗称 "雀鹰"。夏末经常可以看到红隼的雏鸟在盘旋、俯冲和跳舞。 根据互联网,红隼的主食是啮齿动物,但沈阳的红隼更喜欢捕食麻雀。近年来,红隼确实在慢慢增加,有些红隼甚至可以适应在裸露的屋檐下筑巢和繁殖。这种鸟被称为野鸭子。体长51~68厘米,比家鸭略大,俗称野鸭。全身呈红褐色,翅膀上有明显的白色翼斑和铜绿色翼镜。它们以各种谷物、昆虫、蛙、虾和水生植物为食。现在能适应沈阳浑河等水域全年过冬。 天鹅是一种大型鸟类,长约1.5米,体重可超过10公斤。全身羽毛为白色,嘴为黑色,上嘴至鼻孔部分为黄色。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生活在湖泊和沼泽地,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但它会在十月底左右南迁。能否看到它,就看运气了。这种鸟通常被称为壶中之物。达布奇克(50厘米),是同类中最大的一种,是一种看起来很娇小的PNUONOSILICATE。颈部细长,有明显的暗纹,下体接近白色,上体为纯灰褐色。繁殖期的成鸟颈部为栗色,颈部有鬃毛状的羽毛。
首批黑脸琵鹭抵达深圳越冬!你对该物种有何了解?它们的生存条件是怎样的?
黑脸琵鹭是海岛的繁殖鸟类,同样它也是全球濒危的鸟类之一。并且这种鸟类跟我们国内的琵琶行似因此才会被称之为黑脸琵鹭,这种鸟类飞行起来的姿态非常的优雅好看,所以还有一个别称叫做黑面天使。在19世纪的时候,这种鸟还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中国的东南海沿岸,但是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他们栖息地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它们的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直到80年代的时候,总数就已经不足300只了,也正是因此被列入了极危鸟类。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 黑脸琵鹭属鹮科,体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裸皮,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色。 相关的研究也表明,黑脸琵鹭在夏季繁殖期大概是5~7月左右,它们会在一些没有人烟的海岛上选择繁殖。并且他们还喜欢把自己繁殖的窝点选在离悬崖很近的峭壁上,并且他们喜欢群筑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可能也就一米左右。在我国,这种鸟类也大概就在中国台湾,香港米浦,福建莆田还有广东深圳那边比较多,在国外的话一般会在日本福冈和韩国济州岛等地区。 黑脸琵鹭的生长栖息条件非常的严苛,也正是因此它们才会濒临灭绝。它们大多数都喜欢在内陆湖泊,水塘河口,或者是一些芦苇沼泽,以及沿海的岛屿这些比较湿的地区生存,也正是因此,它们才被视为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如果一个湿地出现了这种鸟类足以证明这片区域的环境非常的优质。对于这种濒危的鸟类,我们应该多存保护之心。
广东冬天有鸟吗?都有什么鸟?
1、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 2、黄鹂属:是雀形目、黄鹂科的1属。取食昆虫,也吃浆果。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栖树时体姿水平,羽色艳丽,鸣声悦耳而多变。 主要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阔叶林中,于林地、花园觅食昆虫,某些种亦食果实,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带或村落附近的高大乔木上。 3、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 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