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秘书

我国古代主要的秘书业务有哪些
您好,我国古代主要的秘书业务有哪些:“贞人”这一称呼出现于甲骨文里,是指首领身边参谋议事、制作公文的人,与今天的文书人员有些相似。内史也称“右史”,西周设的秘书官,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主要是记录大事,草管著作简册。大史是春秋时的秘书人员,掌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也兼管国书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博士,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原指博学通达之士,用来称呼学者。战国后期齐、魏、秦等国先后设博士官,从此博士成了官职名。秦统一中国后,置博士堂古今史事,保管书籍,应对皇帝的咨询 ,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秘书之职,随王活动,专掌记事。【摘要】
我国古代主要的秘书业务有哪些【提问】
您好,我国古代主要的秘书业务有哪些:“贞人”这一称呼出现于甲骨文里,是指首领身边参谋议事、制作公文的人,与今天的文书人员有些相似。内史也称“右史”,西周设的秘书官,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主要是记录大事,草管著作简册。大史是春秋时的秘书人员,掌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也兼管国书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博士,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原指博学通达之士,用来称呼学者。战国后期齐、魏、秦等国先后设博士官,从此博士成了官职名。秦统一中国后,置博士堂古今史事,保管书籍,应对皇帝的咨询 ,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秘书之职,随王活动,专掌记事。【回答】
我国古代主要的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提问】
您好,纵观我国古代的文秘工作,其主要的经验教训如下:一是必须合理设置秘书机构;二是必须认真选拔秘书人才;三是必须健全秘书工作制度;四是必须充分发挥秘书的参谋作用;五是必须坚决反对文牍主义.认识到这些,对于我们革新和发展当今的文秘事业是很有必要的.【回答】
中国古代哪些人物是从事秘书工作的?
秘书分为低级秘书中级秘书和决策型秘书。第一种端茶倒水,到扫卫生,打字复印,抄书整理资料,此类人物默默无闻;第二种起草文章,诏书,参与到决策圈的范围之内,但又在边缘。如历史的翰林、知制诰等。著名人物,李白、韩愈、苏东坡都曾做过此类工作。第三种决策型秘书,此类人物虽曰秘书,实则掌国家决策方向,运筹帷幄之中。如张良、范增、诸葛亮、房玄龄、明朝的内阁高拱、张居正,清朝的军机里的人物都是。
《中国式秘书》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式秘书》(丁邦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FnPZK3ySdppWCWilWbhuA 提取码:r48e 书名:中国式秘书 作者:丁邦文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天津人民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231 内容简介: 《中国式秘书》是丁邦文的一部长篇官场小说。 《中国式秘书》讲述:黄一平,常务副市长的贴身秘书,职位不高,却因谙熟于官场潜规则,而游走于权力的核心,以至于各位处、局级干部见了他都点头哈腰,百般攀附。 市长换届,各方利益斗争愈演愈烈;上下疏通,老领导指点迷津;生死抉择,风水师欲言又止。市长文章一鸣惊人,各路专家争相吹捧,学术圈抑或名利场。看中国式秘书如何长袖善舞! 作者简介: 丁邦文,1961年9月生于江苏如皋。做过农民,穿过军装,当过警察,最终选择记者为职业,现为南通日报社编委。以新闻谋衣食之余,喜欢操弄杂文、散文、小说等,有作品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若干全国奖项,出版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等两部。近年有中篇小说多部分别在《清明》《青年作家》等发表,其中《造节》被《作品与争鸣》等多种选刊选用,并入选《2007年中国争鸣小说精选》。
《中国式秘书》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式秘书》(丁邦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euMmXKDKJ2KHkWoNHpQOA 提取码: 1ggk 书名:中国式秘书 作者:丁邦文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天津人民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231 内容简介: 《中国式秘书》是丁邦文的一部长篇官场小说。 《中国式秘书》讲述:黄一平,常务副市长的贴身秘书,职位不高,却因谙熟于官场潜规则,而游走于权力的核心,以至于各位处、局级干部见了他都点头哈腰,百般攀附。 市长换届,各方利益斗争愈演愈烈;上下疏通,老领导指点迷津;生死抉择,风水师欲言又止。市长文章一鸣惊人,各路专家争相吹捧,学术圈抑或名利场。看中国式秘书如何长袖善舞! 作者简介: 丁邦文,1961年9月生于江苏如皋。做过农民,穿过军装,当过警察,最终选择记者为职业,现为南通日报社编委。以新闻谋衣食之余,喜欢操弄杂文、散文、小说等,有作品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若干全国奖项,出版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等两部。近年有中篇小说多部分别在《清明》《青年作家》等发表,其中《造节》被《作品与争鸣》等多种选刊选用,并入选《2007年中国争鸣小说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