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

有关蒙古人的历史
蒙古族的起源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文献资料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语系方面推论
按语言学家从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黑龙江下游、跨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云南、今缅甸北部、中部、东部;泰国北部、老挝、越南西北部,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保证了蒙古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但清朝在蒙古地区推广喇嘛教,实行“蒙禁”.
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4年9月10日)
甘肃省北蒙古族自治县(1950年7月29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9月1日)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
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1日)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7日)
当今内蒙古人如何看待蒙古国人呢?
当今内蒙古人如何看待蒙古国人呢?内蒙古人在经济发展上比外蒙古人有优势,所以内蒙古人对于外蒙古人还是有着除了放羊啥也不会的看法。因为内蒙古人生活水平比内蒙古人差几十年,外蒙古人没有内蒙古人那么多钱,生活两极分化严重,整个外蒙古经济几乎没有工业。 经常去内蒙古玩,接触到一些内蒙古人。谈到内蒙古人对蒙古国的看法,内蒙古人的看法往往不是很乐观。曾经和一个开出租车的蒙古司机聊过这个问题,从他的一些话中可以看出内蒙古人是不喜欢外蒙古人的,更不用说什么友谊了。 蒙古司机叫他们为外蒙古人。蒙古司机也去过外蒙古。他是这样描述外蒙古人的,说他们他们除了放羊什么也做不了。他们独立这么多年,生活水平比我们差几十年。二连浩特口岸每天都有一批批蒙古国车辆来中国购买生活物资。这么说吧,蒙古人从中原撤退的时候,除了臭气熏天的习性,连基本的生活资料都做不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连锅都要通过中国进口。 其实和内蒙古人,外蒙古人更像是纯蒙古人。经济层面,外蒙古人没有内蒙古人那么多钱,生活两极分化严重。除了畜牧业,整个外蒙古经济几乎没有工业。蒙古人淳朴,待客热情更高。然而,内外蒙古人之间存在着一些经济、政治和文化差异,这也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属于蒙古族,但从细分的角度来看,准噶尔、科尔沁、科尔卡等不同部落之间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加上后来的民族分裂和国家利益问题,也在两国蒙古人心中留下了一些疏离感。从大的层面来说,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变化,包括语言和文字。从小的层面来说,两国蒙古人之间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让今天的内蒙古人对外蒙古人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内蒙古人在经济发展上比外蒙古人有优势,所以内蒙古人对于外蒙古人还是有着除了放羊啥也不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