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作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者是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者是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 主要成就 董其昌作画强调,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色彩。但是他兼长书法、诗文,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董氏的创作,因而成为文人画追求意境的典范。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是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是董其昌。 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者是董其昌这句话出自明朝董其昌的《画旨》:画家六法,一日气韵生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彷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和出处介绍: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擅画山水,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画旨》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全书共有一卷中国画论经秦汉到西晋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至明清二代,重在传承总结,集其大成董其昌《画旨》力倡南北宗论,崇南抑北,观点鲜明。 导引了其后三百年中国画的风格走向论体系完备等《画旨》再申逸品高于神品之旨与之相关是标举士气并极言文人画为正宗院体不可学董氏以为逸品之加于神品之上是出于自然而后神也逸品的特点在于韵他举沈周学倪瓒画其师赵同鲁以其又过,原因在于沈周力胜于韵,故相去犹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