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c型包围

美国对中国实施菱形包围圈指的是哪些国家
美国对中国实施菱形包围圈指的是哪些国家
提示:

美国对中国实施菱形包围圈指的是哪些国家

  【共同社马尼拉8月3日电】对于日本提出的四国战略对话设想,澳大利亚和印度都表现消极,据分析,其原因就在于澳印两国担心这一四国框架会被看作是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在日澳两国就安全问题签署共同宣言时,中国媒体就曾表现出警惕,当时《新京报》指出,日美澳之间的三角同盟关系正在逐步成形。可见中国对周边各国的动向极为敏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大步前进,它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也在增强。因此要想在忽略中国意愿的前提下组建多边框架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虽然澳大利亚已经就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同日本达成共识,但中国却是其以农业贸易为主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因此澳方不得不对中国抱有顾虑。有外交人士分析称,澳大利亚很可能认为“过分的对华牵制有损本国利益”。






  而追求平衡外交的印度也非常关注与其接壤的中国方面的动向。对于会被中国误解为“对决姿态”的举动,印度无疑会慎之又慎。






  另一方面,即使在日本国内,这一四国对话机制也备受批评。今年3月,前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在日本记者俱乐部演讲时就曾指出,四国框架“决非是高明的外交策略”。他强调日中友好极其重要,并对安倍政府的外交姿态表示出强烈担忧。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去年出版的著作《走向美丽之国》中提出了该战略对话构想。据外务省透露,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时四国联手开展援助行动是该框架得以推进的基础。(完)

C型包围圈的由来
提示:

C型包围圈的由来

首先要认清美国在中国周边的“C形”战略布势的性质。回顾一下美国1950年代在中国周边搞的“新月形包围圈”。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将亚太政策的重心放在了遏阻“亚洲共产主义扩张”上,逐步形成了从日本、南朝鲜、台湾到东南亚的“一条线”的战略构想。从1951年到1955年,美国先后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台湾等,签订了《美日安全条约》、《美菲条约》、《美、澳、新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构建起了主要针对中国的亚太军事体系,即所谓“新月形包围圈”。这个军事体系是实实在在的,是美国在欧洲建立的共同防务体系的“摹本”。首先,它以“防止亚洲共产主义扩张”为共同政治基础;其次,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签约国家互相承担着军事援助的义务。美国如今的“C形”战略布势,是在所谓“新月形包围圈”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即从中国东北部的日本、韩国、日本岛链、台湾、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泰国、印度、阿富汗等到构筑起了对中国的C型包围态势,这种布局是美国在印巴次大陆、西亚、中亚的新布势后达成的,而且已形成这个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