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加鸡蛋”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6-06 17:36:00
导读:“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北方流传多年的民间俗语。是指在初伏、中伏、末伏的时候分别食用饺子、面条、烙饼,以应对三伏天高温下出现的体力不支食欲不振的问题。历史渊源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接着推理下去,二伏是最热的天气,吃面条、尤其是过水面最爽,所以这两天大伙儿都唠叨面条不是?
不仅是对吃饺子的时间有要求,对饺子馅的内容也有规矩,这头伏饺子,找老北京的规矩并不是吃肉馅的,而是吃素馅的。所谓素馅就是把晒得干菠菜,加金沟小虾米,加五香面。精盐,在用上好小磨香油一拌,这样的馅,才是头伏饺子的馅。原来这饺子还是素馅的,倒是有助于培养咱们时尚健康饮食习惯,得,这头伏饺子吃不成了,我家没晒干的菠菜啊!继续看还有呢!这顺口溜俗语完整的应该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那今年四伏咋办?估计得吃半个月面条啦!“三伏烙饼摊鸡蛋”,凉快了就该吃鸡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