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6-07 22:54:00
导读:1. "五常"源自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与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用以调整和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2. 仁,代表仁慈与爱心,是一种对亲人、以及对天下人和万物的大爱。仁是贯穿于天地之间的情感。3. 义,意味着正义与...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扩展内容: “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