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清代刘墉官衔几品?真的是罗锅吗?他的作品有什么)

导读: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刘墉出生于官宦世家,隶属名门望族。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所以从小就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成长,接受过良好的文学教育和思想教育,...

清代刘墉官衔一品,古代为官要经过面试,因为被称为“父母官“,所以要讲究威仪,是不容许有形象上的不足。所以罗锅的可能性不大。曾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总裁。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扩展资料: 众所周知,清朝是没有宰相(或丞相)一职的。然而乾隆时期的名臣刘墉(又称刘罗锅),却被后人称为宰相,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后世定义清朝宰相,是以中堂这一称呼来认定的。因为唐、宋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像人们耳熟能详的清朝官员,如康熙时的明珠、索额图,乾隆时的和珅、刘墉,晚晴时的李鸿章、翁同龢,皆称中堂,皆可以称之为宰相。 清朝什么官员可以称为中堂呢?主要是军机大臣及各殿阁大学士。而要达到这两个晋升条件,首先要是从一品的官员,包括六部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无一例外,都是京官。像将军、提督等从一品外官,是没有资格晋升军机大臣或各殿阁大学士的。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授内阁学士。直至此时,刘墉方称为中堂,步入宰相之列。 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仍被皇帝指责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做事,干活懒散。并称是因为没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刘墉。刘墉羞愧难当,上书请辞,不准。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1月),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5岁。刘墉可以说是累死在宰相的位子上的。因为嘉庆皇帝一直不准刘墉告老还乡,刘墉去世的当天还去南书房值班。 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