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鹧鸪天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赏析夜 朝两字)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7-06 22:20:00
导读: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
“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朝”说明了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 出处:宋代·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白话释义: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 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