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生收入是否会导致医疗费上涨?
导读:但是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有待破除,外部治理和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有待健全,结构布局有待优化,合理的就医秩序还未形成,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依然较重等,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看病的费用确实是逐年递增的。简单列一组数据就一目了然:2016年1-10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91.3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4.7%,按可比价格上涨2.7%;2016年1-10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2872.7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2.4%,按可比价格上涨0.4%。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一、普通人看病的平均费用并不低;二、以后看病的费用应该还会有所涨幅。 但我并不认为这和医生收入的提高有什么关联。 横向来说,因为医生收入高了所以病人看病的钱就要跟着上涨么?这就好像是说开发商需要更多的钱来盖房子所以卖的房字要涨价一样好笑。医生的工资,是根据相关规定核准下发的,并不是从患者的医疗费用中扣除的。 而深究起来,医疗费用上涨有其客观且必然的原因。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相对完整的医疗保障。整体医疗报销比例的提高,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的正式启动等等措施的推动,给了患者更多选择的空间。很多时候他们可以真正的为医而选,选择医疗水平更先进的医院,选择更对症的医疗方案。这就意味着医疗费用整体会有所提高。 二、人口老龄化 国内老年人口持续不断增加,2016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高达16.6%。人迈入老年阶段,疾病多发,所需的医疗费用自然会增加。 三、医疗水平的提升 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前很多无法治疗的疾病,都有了一定的治疗手段和手术控制方案;许多传统的医疗方式也被更便捷更适用的方式所替代(比如微创手术)。收费的项目增加了许多,收费标准也相对提高。 四、物价上涨 自药品限价放开以来,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曾经用的药品都涨价了,有的甚至是翻倍的增长。地高辛片从原来的1瓶6.7元暴涨到68元,而规格、成分均没有改变。很多平价药品甚至都已停产,在卖的均是身价倍涨的替代品。物价的上涨,无疑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成本。 五、环境问题 伴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水质和空气质量都难以保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都污染严重,又怎么会不生病呢。近年来,重大疾病高发,患病人员低龄化等现象均证明,环境污染是导致疾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来纵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不仅仅是医生的收入会有所提高。前些年经济形势一直低迷,低迷过后必将进入很长时间的经济恢复期。随着经济形态的逐渐恢复,各行各业的收入均会呈现出上升的状态。 而且,这两年医患关系愈发紧张,患者一言不合出手伤人的事件频发。两个月前我的一位读研的同学还给我发过一张图片,她们医院一个手术室的门被人砍的伤痕累累,当时门内的医生们还在做手术。医生这个职业本就特殊,工作强度高,职责重大,他们没有犯错的机会,一旦失误,损失的就可能是患者的生命。能最终成为医生的人,哪个不是在专业领域钻研学习数年,学成后需要严格地职业资格考试,应聘上岗之后还要经历几年规培,之后才有资格考主治医师。也许是身边学医的人比较多吧,我看着她们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曾经跟一位在地级三甲医院急诊科的朋友聊过,他说他每天早上都要早起,一睁眼就想着去科室之后要做什么,即使是休息日,早上依然要去,九点钟过后如果没什么事的前提下,他才可以回家休息。一年到头,都是如此。 面对如此的付出,我从未觉得医生的工资水平很高。而此次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举措,意在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活跃程度,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信心和意愿。 故此,医生收入的提高与医疗费用的上涨现象均确有其事,但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