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100岁老人叫什么,100岁老人叫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100岁老人叫什么?

100岁老人叫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 相关信息: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00岁老人叫什么?

2,100岁以上老人如何称呼?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弱冠: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 花甲之年: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 痴长六十一岁。 行者道: 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 古稀: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译文: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耄耋:八十、九十。耋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译文: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一个期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茶寿:男子108岁

3,100岁老人叫什么?

100岁老人叫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4,古代称100岁的老人叫什么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古时,黄发是长寿的象征。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从“赤子”到“豆蔻”,从“而立”到“知天命”,每一个都那么美! 【幼年】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 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shǐ 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河中之水歌》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破瓜、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刘禹锡《重答柳柳州》桃李年华:女子20岁。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陆游《梨花》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中年】不惑之年:40岁。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心宜不动。 常思玉金枷重。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鄙了惺惺,装成懵懂。修完内貌频看供。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踏云行赠张公》知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继粟继肉,以养贤才;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陆游 《谢致仕表》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

5,90到100岁这个年龄段称作什么

九十岁称为鲐背之年,百岁称为期颐之年,或者也可统称为耄耋之年。 耄耋(mào dié)之年本义为八九十岁,泛指年纪十分大的人。 鲐(tái):指身体呈纺锤形、背青蓝色,头顶浅黑色,生活在海中,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鲐背: 指背上生鲐鱼般的斑纹 。形容老人身上的斑纹如鲐鱼背,因此便由鲐背之年来形容年岁十分大的老人。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因此百岁老人便被称为期颐之年。 扩展资料: 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 如“襁褓”是不满周岁的婴孩、“孩提”是两三岁幼童、“始龀”是七八岁小童,“总角”、“垂髫”则是童年的泛称等,其中不少借代称谓如今仍然常用。 一,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 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二,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 三,弱冠:二十岁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为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二十岁的女子则称为“桃李年华”。 四,而立:三十岁。 能够独当一面,坚守自己志向。 五,不惑:四十岁。 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壮年也称为“强仕之年”、“春秋鼎盛”。 六,知命:五十岁。 指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岁也可称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七,耳顺:六十岁。 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八,古稀:七十岁。 九,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十,期颐:百岁以上。因此今天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鲐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汉语中的年龄代称

6,对过百岁老人的尊称是什么?

百岁老人称呼为:期颐。 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她。 其他年龄尊称: 1、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 痴长六十一岁。 行者道: 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 2、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译文: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3、耄(mào)是指人八十、九十岁。耋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