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志愿军在朝鲜牺牲了多少人,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共牺牲多少人?

本文目录索引

1,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共牺牲多少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快就进行了一次国际化的持久战争,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抗美援朝,这不仅是一个反击侵略者的战争,也是一个保家卫国的重要战争。在抗美援朝之前,我军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国内的士兵已经特别疲惫,迫切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士兵,还是坚守自己的岗位,服从上级领导的命令,冒着生命危险去了朝鲜战场,跟世界上最强的美国拼死作战。那么,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到底有多惨烈?我们的志愿军牺牲了多少人,真实数据披露后令人伤心落泪。
其中,21051人四川。19766人山东,18499人吉林,13374人辽宁,11853人河北籍,11541人湖南,11048人河南,9468人重庆,8683人黑龙江,8444人江苏,7183人湖北,6375人安徽。5488人山西,3418人广西,3387人陕西,3361人浙江,3307人广东,3258人江西,2957人贵州,1995人内蒙古,1604人云南,1576人上海,1551人北京,1259人甘肃,1173人福建,808人天津,441人宁夏,93人新疆,91人海南,56人青海。单从人数上来看,四川的阵亡战士最多。事实上,四川的战士,不仅在抗美援朝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场上,也有很多战士四川。民间有言,“川人从未负国”。川军将领刘湘上将死在抗战前线的时候,留下遗嘱,他希望大家,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那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有多大的人员伤亡呢?美国公布说,联合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加起来足够147万余人。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军人确实在战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实力和威风。1953年7月,美国代表被迫签署停战协议,结束了这次惨烈的国际战争。

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共牺牲多少人?

2,抗美援朝中国牺牲了多少人?

中国军人牺牲了大约:阵亡183108人(其中34000为非战斗死)、负伤383218人、25621失踪、21400被俘。 美国军人牺牲了大约:36574人(包括2830非战斗伤亡)、负伤103284人、失踪7926人、被俘4714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历史沿革 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 百度百科—抗美援朝

3,抗美援朝一共有多少人死了?

抗美援朝期间,共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190万人依次入朝,补充部队近50万人,共计240万人。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宣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消灭敌人109.3万余人(包括伤亡和俘虏)。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联合国军”总伤亡人数为147万余人。美国和南朝鲜官方公布的各自战斗减员总数超过113万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战斗减员)。数据朝鲜战争开始前,中国计划在三到五年内恢复生产。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占预算支出的30%,总预算的70%投入到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1950年11月15日,中国财政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政府批准,确定战时财政经济政策为国防第一,市场稳定第二,其他第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国内经济建设的准备工作进一步突出和加强。1952年确定了“抗边、稳边、建边”的方针。来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
中国军队伤亡约65万人。抗美援朝期间,共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190万人依次入朝,补充部队近50万人,共计240万人。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宣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消灭敌人109.3万余人(包括伤亡和俘虏)。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联合国军”总伤亡人数为147万余人。美国和南朝鲜官方公布的各自战斗减员总数超过113万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战斗减员)。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朝鲜的独立和新中国的安全。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新中国发挥了国家和军事作用。人民军队经受了现代战争的洗礼,国际威望大大提高。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尊心,推动了新中国各项事业的进步。
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多少人?真实的数字让人泪流满面。

加载播放器时出错:没有Flash播放器,请安装
中国人民解放军197653人
进入朝鲜战争时,有六支军队。最多时有19个军,加上以刘震为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等部队,共计134万余人。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11.4万余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战斗和非战斗伤员38.3万余人,其中2.16万余人医治无效死亡。剔除二、三次伤害造成的伤员统计重复,无效死亡和非战斗伤害,最终确定战斗伤亡总人数为36.6万余人。除了伤亡和减员,还有29,000多名志愿者下落不明。失踪人员中,除美军战俘营中的21400多人外,仍有8000多人下落不明。估计大部分已经战死沙场或者被俘后。加上失踪,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损失超过39万人。除了战斗损失,该医院还收治了45万多名生病住院的军民,其中1.3万多人因病死亡,包括在战斗中死亡的人、因医治无效死亡的人和失踪后估计死亡的人。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因各种原因牺牲的中国军民在15.6万人左右,牺牲巨大。

4,抗美援朝牺牲了多少志愿军烈士?

1951年8月15日,志愿军作战处关于志愿军作战减员统计:阵亡115786人,战伤221264人,失踪、被俘29095人,共计366145人。
无统计时间,抗美援朝卫生工作统计资料:阵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失踪及被俘等25621人,共计420247人。
1953年9月8日,军委作战部关于志愿军非作战减员统计:非作战减员共556146人。其中病亡4204人,事.故亡10808人,其他228133人,病和非战伤入院214735人。在非作战减员556146人中有173405人归队,实际非作战减员为382741人。
1958年9月20日,志愿军军务处关于志愿军非作战减员统计:事.故伤25215人,事.故亡20929人,病亡4909人,病送177317,逃亡33640人,掉队40713人,其他4818人,共计307541人。

5,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共牺牲多少人?

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所刻的数字为死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美国国防部公布54246为战争期间全球的死亡,此外8177和被俘7140人有一部分是包含在36574名战区内死亡人数中的。 官方公布在朝鲜战争中的作战减员共计142091人,其中当场阵亡33629人,战区内死亡36574人,负伤103284人,失踪或被俘5178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109.3万余人。 扩展资料: 战争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

6,军事是什么?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军事科学: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学 。 军事学术 military art: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学术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国防经济学、军事运筹学,以及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 军事技术 military technology: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及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有时也专指人们操纵、使用武器装备的技能,如射击技术、驾驶技术、电子设备操作技术等。军事技术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能教练的活动。通常分为部队训练、院校训练和预备役训练(又称后备役训练)。军事训练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军队平时的主要任务,是战备的重要方面,许多国家都把军事训练列为战略研究的一项内容。基本任务是:学习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和军事技术,研究和了解有关国家(集团)的政治经济状况、军事思想、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和作战特点,熟悉作战地区的地形、水文、气象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演练诸军种、兵种合成军队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培养军人坚强的体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目的是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随时能遂行作战任务。 军事训练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军事技术以及军队的传统、经验和作战任务等有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战样式的变化和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的变革,对军事训练不断提出新要求,赋予新内容,而军事训练的实践又深刻地影响着作战,促进军事理论的发展。 军事情报学 military intelligence:以军事情报和军事情报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军事指挥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军事情报的本质、特点、原则、方法、内容、范围及其在国防建设、军队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军事情报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产生、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等。按应用范围分为军事侦察学、军事情报整理学、军事气象情报学和军事情报自动化理论等分支学科;按作战使命分为战略情报学、战役情报学和战术情报学等分支学科;按军种分工分为陆军情报学、海军情报学、空军情报学和战略导弹部队情报学等分支学科。研究范围包括:①敌方的军事思想、战略方针和作战意图。②敌军的编制、装备和部署。③敌方重要军事人物。④敌方的兵要地志和军事目标。⑤敌军的训练素质和作战特点。⑥敌方的战场装备、战争保障等。 军事演习 military exercise:按照设想的作战行动而进行的演练。是部队在学习军事理论,完成技术、战术基础训练之后,在近似实战条件下实施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各级指挥员和机关组织指挥现代战役战斗的能力;使部队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能,密切诸军种、兵种之间的协同动作;培养战斗作风,增强组织纪律性,适应战时环境,提高实战能力;检验组织编制、武器装备和条令教材,探讨作战方法。有的国家还利用军事演习向敌方炫耀武力,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以军事演习为名,调动军队,集结兵力,掩护战争准备或发动战争的,也不乏先例。演习的类型主要有:①按作战行动规模分为战术演习、战役演习和战略演习。②按训练对象分为首长机关演习和实兵演习。③按演习方式分为室内演习或现地演习,单方演习或对抗演习,实弹演习或非实弹演习,分段演习或综合演习。④按演习的特定目的分为示范性演习,研究性(试验性)演习,检验性(考核性)演习。 军事侦察 military reconnaissance: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简称侦察。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通常由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组织实施。主要查明有关国家、集团及战区的军事和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地理、气象等情况。按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战役侦察和战术侦察;按活动空间分为地面侦察、海上侦察和空中侦察;按活动方式分为武装侦察、技术侦察和谍报侦察。采取的手段有:观察、窃听、搜索、捕俘、战斗侦察、火力侦察、照相、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听、无线电侦收、无线电测向、调查询问、搜集文件资料等。 军事制度:军事制度,即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简称军制,主要包括:国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动员制度、民防制度等,军队的组织体制编制、训练体制、后勤保障体制、政治工作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称谓、标志的规定等。一般由国家及其军队制定,以法律、法令、条令、条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颁行。军制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和战争局势、战略方针、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以及民族、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它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军制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产生了社会主义军制。 军事地理学 military geography:研究军事与地理关系的学科。探索地理环境对国防建设、军事行动的影响和在军事上运用地理条件的规律,为制定战略方针,研究武装力量建设,进行战场准备,指导作战行动提供依据。它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军事条约 military treaties:国家间涉及军事方面的书面协议。其内容一般包括建立维护缔约国战略利益和安全的军事联盟或军事同盟,提供军事援助,建立和使用军事基地,结束战争状态或武装冲突,裁军和限制军备以及编纂战争法规和惯例等。军事条约的形式包括:条约、公约、专约、协定、和约、宣言和议定书等。 军事战略: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它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与进行战争和战略性战役的理论与实践。军事战略理论研究战争的规律、特点以及进行战争的方法,制定准备和进行战争、战略性战役的理论原则。军事战略实践是根据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各阶级之间的关系,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它包括武装力量的建设,国防工程设施,军事装备和军需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战争动员,基本作战方向的确定,战区的划分,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的制定等。它作为最高军事统帅机关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产生于远古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古罗马和古希腊等奴隶制国家。军事战略的性质和内容是受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随着敌对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军事战略包会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