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端午节什么时候,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本文目录索引

1,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战国时期。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扩展资料: 据文献记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干支历,以天地纯阳之气极盛(《易经》:飞龙在天)的午月午日为龙图腾祭祀日。据河姆渡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前(或更早),越地就有了竞渡所用的独木舟和木桨。 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流行,后来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中原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端午节是什么开始的?

亲爱的,起源时期:上古时代 ; 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1],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摘要】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提问】
亲爱的,起源时期:上古时代 ; 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1],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回答】

3,2021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端午节是2021年6月14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端午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4,端午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 1、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2、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端午节

5,端午节是每年几月几号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送离五瘟神,驱除瘟疫的节日。 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这一日投江自尽,后在中国演化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有人称其为诗人节(有些地方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华人四大节日之一, 与新春、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端”字即“开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5]。《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因此也别称端阳节、端日节。因五月五日,又称重午、重五。民间也俗称五月节、五日节、午日节。另外还有夏节、天中节、午日等名称。也根据习俗称为菖蒲节、艾节、粽子节。 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即现在的粽子),投到江里去。 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