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时间是

本文目录索引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时间是哪年哪月哪曰?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1964年10月16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核试验是15时(北京时间)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同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名致电参与首次核试验的全体人员和一切从事国防建设的同志们,热烈祝贺第一次核试验成功的巨大胜利。周恩利贺电指出,首次核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扩展资料: 中国发射第一颗原子弹的意义: 1964年,理应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成功爆炸了独自研制的原子弹。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 这也说明中国相关的核工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初步具备核武器的研制能力,相关的投掷手段,肯定了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实际制造阶段。而且当时对外政策已经开始出现实质的改变(腰杆硬了)。中苏力量对比出现质的改变,美国高层对华的态度也开始动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弹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时间是哪年哪月哪曰?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哪一年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步入了拥有核武器国家的行列,我们不再惧怕任何大国的核威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我国于1955年开始筹建核工业。1959年,苏联撤走了支援中国的专家,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工业。 1962年,我国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者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我国的核试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氢弹和原子弹的区别: 1、爆炸原理不同 原子弹: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爆炸。 氢弹: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聚变反应原理爆炸。 2、杀伤原理不同 原子弹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步入了拥有核武器国家的行列,我们不再惧怕任何大国的核威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我国于1955年开始筹建核工业。1959年,苏联撤走了支援中国的专家,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工业。 1962年,我国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者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我国的核试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扩展资料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供应,副食品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度过了每天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时期。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谈何容易。除了要突破科技领域中的无数难关,真正掌握确保原子弹起爆成功的奥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那就是国家当时正处于经济最困难时期。 可以说中国人勒紧了裤带,把原子弹研制出来,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务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放光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何年何月何日在什么地方爆炸成功的 ???

核武发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46年, 中国安全部门负责人康生倡导招募海外华裔科学家,特别是火箭和核能方面的专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恼羞成怒的美国多次威胁要对华动用核武。

1951年, 中苏开始联合在新疆进行铀矿勘探。

1953年,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

1月,由核科学家钱三强率领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7月,朝鲜战争结束。


核武急速发展期:1955-1965年

1955年1月4日,莫斯科宣布将按照协定提供给中国核裂变材料

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发展战略武器。

9月,加州理工学院培养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和150名旅居欧美的华裔科学家返华服务。

1956年,中国从苏联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钱学森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建议书】并在与会上讨论通过。

5月26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发展原子弹的目标;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弹道导弹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设计院成立,钱学森任导弹研究院院长。

1956年十月十七日,中央批准聂荣臻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导弹研究战略。

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方2枚更先进的R-2型导弹。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仿制。

10月15日,聂帅在“中苏核技术合作协定”上签字。

1958年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发展核武器的指导方针”。

同年,中国开始对R-2进行仿制,即东风-1。

三月三日,中央书记处批准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导弹试验靶场,在辽西建立海上导弹试验靶场。

1959年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同北京签订的核技术合作协定,开始取消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11月5日, 由中国仿制苏联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首次进行了成功的试射。

1964年6月29日,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试射成功。

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5年,东风-2制导系统完成升级工作,改进后的导引系统采以电解积分仪为核心的全惯性制导。

同年,中国展开东风-3的设计工作。

文革滞后期:1965-1976年

1965年3月,中央军委做出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决定,当时经论证确定为液体洲际导弹。

5月,东风-4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东风-5的项目可能同时上马。

5月14日,一架装有原子弹的轰炸机从西北某机场起飞,飞临试验场上空,飞行员按照预定成功地实现了空爆。这是中国进行的第二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1月,东风-2A增程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中国首次部署东风-2中程弹道导弹。

10月,首枚直径为1,400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10月27日,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唯一一次携核弹头实弹发射试验在甘肃双子成基地取得成功,一枚2万当量装药的东风-2导弹在900公里外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爆炸。

12月26日,东风-3进行了首次试射。

1967年3月,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央专委命令七机部立即展开具有二级固体火箭的巨浪-1的研制工作。

1967年3月2日,周总理批准在东北地区建设中远程地地导弹试验场。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
1970年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5月,正式部署东风-2A。

4月1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型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近地轨道。

12月26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核动力潜艇下水。

1971年5月,东风-3开始服役。

11月15日,东风-4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74年,中国建立了战略导弹作战指挥体系。

1975年5月,中央决定抓紧东风-5洲际导弹的研制,同时积极进行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

8月4日,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产。

11月26日,长征-2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侦察卫星),该卫星在3天后按预定指令返回地面。


核武研制恢复期:1976-1986年

1976年1月23日, 2,000吨级核弹头试验,从此实现了核弹头小型化。

10月,文革结束。

11月27日,发射一枚限程洲际导弹,载有一枚400万当量的核弹头。

12月7日,用试验型的全程洲际导弹发射第七颗卫星。

1977年12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将以发展常规武器装备为主,有重点的发展导弹核武器。

1978年,邓小平提出“以战略导弹打游击”的思想,直接导致了东风-21的产生。

10月14日,中国首次进行地下核试爆。

1980年,中国首次部署东风-4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5月18日,东风-5洲际导弹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试射,成功。

1981年初,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下水。

同年,中国开始“试验性”部署2个东风-5陆基发射井。

9月21日,“风暴-1”型运载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向世人显示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载具的能力。

1982年10月12日, 中国用一艘苏制Golf级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成功。

1983年,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开始服役。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

3,000公里。

1984年,二炮正式承担起战略值班的神圣职责。

4月8日,长征-3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成功。

10月1日,在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二炮首次向世人公开亮相。

1985年5月20日,东风-21试射成功。

9月28日,第一次潜射巡航导弹试验。

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首次从夏级发射巨浪-1,因未成功,故未广泛报道。据西方情报机构的披露,9、10月前后中国共进行了四次巨浪-1试射,均告失败,其中一艘夏级核潜艇在发射中被全毁。

12月,据信,东风-3的增程工作告一段落(1981-1985),导弹射程从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


体制改革跃进期:1986-至今

1986年,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

同年,东风-31/41/JL-2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3月21日,中国对外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10月11日,第八次回收侦察卫星。

12月16日,东风-5洲际导弹设计定型。

1987年,中国向沙特阿拉伯秘密输出了36枚东风-3战略导弹,此举震惊全球,尤其使那些曾对中国战略导弹生产能力质疑的西方核武专家跌破了眼镜。

6月5日,第33次地下核爆,当量为20万吨级。

1988年4月,中国访问学者从美国劳伦斯实验室回国,使得几项中子弹技术获得了突破。

9月7日,长征-4A运载火箭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风云-1”号气象卫星。

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从夏级潜艇上发射了巨浪-1型弹道导弹,此枚导弹落在了半径为65公里

的目标区内,其中心为北纬123。53度,东经28。13度。巨浪-1导弹设计定型。

9月28日,中国进行了第34次地下核爆,当量仅为1~20千吨,美国率先报道中国刚刚试爆了一枚中子弹。

90年中情局参院听政会上承认中国掌握了从劳伦斯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Lab)带走的技术机密。

同年,M-9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对外出口。

1989年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

1990年5月26日,第35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千吨。

8月16日,第36次核爆(地下),当量为50-200千吨。

1992年,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

3月9日,中国签署反核子扩散条约,成为该条约第174个会员国。

5月21日,第37次核爆(地下),此次核爆威力巨大,当量测得为1,000-2, 000千吨。

9月25日,第38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20千吨。

1993年10月5日,第39次核爆(地下),当量为80-90千吨。

1994年6月10日,第40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0-40千吨。


10月7日,第41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1995年,中国可装载战术核武器的歼轰-7进入预量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7月21-23日,江西乐平的二炮基地向台湾外岛澎屿附近发射了4枚东风-15。

5月15日,第42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5月29日,美、日国防部同时传出消息,中国的新型东风-31洲际导弹从山西太原向新疆库尔勒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高弹道的试射。

8月17日,第43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

1996年,东风-31洲际导弹研制成功。

3月8日及13日,江西乐平、福建永兴岛与东山岛,向台湾海域各发射2枚改良型东风-15。

6月8日,第44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黄色炸药。

7月29日,中国抢在禁止核试前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为1-5千吨。同日,中国宣布从即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美、俄、法、英等60多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9年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及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时间1964年十月十六日,意义非凡,主要是为了防范美国,当时中苏关系还没有恶化到后面那种境况,勃烈日涅夫上台以后,大搞三和主义,那个时候才彻底决裂,撕破脸皮开干,此时美国的威胁才是最大,因为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威胁使用过核武器,这种东西如同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中国头上,而且后面国内发现了铀矿,具有研究的资源。同时国内而且每次台湾爆发危机时候,美国的核武对大陆始终存在压制,因此需要核武器保卫

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

1964年10月16日。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结合早前公布的模糊资料,中国在到80年代初为止的整个核计划上 (第一代核武器的发展研制与工业体系建设),投资相当于一个宝钢规模的钢铁厂,据此估计是300亿人民币。 核能价值 作为武器的原子弹和氢弹终究是要被消灭的。但是作为放出巨大能量的核爆炸,却在和平建设中有着吸引人的应用前景。由于核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特别巨大,所以它能使许多用其它方法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核爆炸可以用来开山、辟路、挖掘运河、建造人工港口等。 例如,有一个方案,只需四次核爆炸就可开凿一个能停泊万吨巨轮的海港。首先,进行一次百万吨TNT当量级的核爆炸,就可炸出一个直径300多米、深30多米的大坑。 然后进行三次规模较小的核爆炸,开出一条运河来把大坑和深海连接起来(这样的爆炸当然应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产生)。只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当海潮把产生的少许放射性物质冲走后,这个海港就可安全使用了。 又如,许多地区有大量石油沥青沙层和油页岩,靠钻井并不能开采这种石油,但是核爆炸的高温高压能迫使这种石油流动,因而可以把它开采出来。据称,单把美国西部一个区域内的油页岩中的石油取出来,就可供全世界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利用地下核爆炸的高温高压,将石墨变成金刚石,利用地下核爆炸的强大中子流生产超铀元素,则已开始实践了。 核爆炸还可以改造沙漠,使沙漠变成良田。很多干旱的沙漠地带其实也有一些雨水,但是这些雨水多半从地面流进地下河流、流入海中,剩下的一点则很快蒸发淖了,因此地面上没有一点水分,沙漠成了不毛之地。核爆炸可以造成巨大的积水层—“地下水库”。 雨季时,雨水储在积水层中,然后慢慢地透过多孔的泥土湿润地表,使之适合于植物的生长。 和平利用核爆炸的前景确实是令人神往的。历史将雄辩地证明:人民将彻底埋葬超级大国的原子弹;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劳动成果,必将完全用来造福于人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百度百科-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