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红娘是哪部作品的人物,红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本文目录索引

1,红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红娘出场的作品很多,有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等。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 金代董解元进一步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扩展资料: 登场作品: 1、《王西厢》 《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2、《莺莺传》 《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由元稹编撰。原题《传奇》。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3、《西厢记诸宫调》 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西厢》的题材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 原作是一个男子负心,始乱终弃,给女子带来侮辱伤害的悲剧。这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恋爱,张生与莺莺一度相爱,终于负心背弃。 张生是一个玩弄女性而毫无羞愧的封建文人,他对莺莺始乱终弃,是封建制度下醉心功名富贵的真实写照。 而莺莺则是一个出身名门,受封建思想熏陶的少女,她的封建意识和爱情追求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元稹对张生的卑劣,非但不加指斥,还赞许他“善补过”,有严重的思想缺陷。但由于故事生动,流传很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娘

红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2,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西厢记》 “红娘”一词,产生于元杂剧《西厢记》,剧中的婢女红娘,聪明大胆,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热情机智地促成了小姐崔莺莺和张生的结合,后来人们便称促成别人婚姻的热心人叫“红娘”。红娘式的媒人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双方虽是情投意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一时难以花好月圆,由她(他)主动地解难帮困,促成了人世间的“天作之合”。

3,红娘 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红娘出场的作品很多,有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等。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 登场作品: 《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4,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红娘是相国府的婢女,她不仅要照顾崔莺莺小姐的饮食起居,同时也奉老夫人之命监视小姐,有不良倾向要随时汇报。但是当红娘看出了莺莺小姐对张生的心思之后,还是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冒着被老夫人责罚的风险帮助莺莺小姐和张生,终在红娘的撮合下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特点: 红娘的机智勇敢在面对老夫人的拷问时体现得更加鲜明。红娘的一番言辞不仅熄灭了老夫人指责红娘时的怨气和怒气,更展现了红娘沉着冷静、机智敏捷的性格特征。 红娘只是老夫人派去服侍小姐崔莺莺的丫鬟,但面对老夫人的不守信用,面对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却无法结合的苦闷愁肠,红娘毅然选择站在了老夫人的对立面,并且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化解了危机,为张生与崔莺莺的结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红娘是哪部作品的人

西厢记 有红娘!

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红娘的形象是反面的、不光彩的,是个罪魁祸首,是辱没夫人家谱、败坏小姐闺范、坏张生行止的"蟊贼"。但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却是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被老夫人责打的危险,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在作品中,老夫人是封建礼教的化身,终日将女儿紧闭闺房中,不得见生人,在婚姻上是极力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这个封建的顽石,却遭到了奴仆红娘当面的顶撞,不留一丝情面。在"拷红"一折中,红娘以理驳之:"信者,人之根本......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短短一段话,说得老夫人无言以对,充分反映了红娘的能言善辩、通晓大义、机智过人、富正义感。同时,在主仆地位悬殊、礼教严谨的封建家庭中,红娘不畏老夫人的"打下下半截"的威吓,而拒不知罪,镇静自若地晓之以理,实在是非有十分的胆量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所不然的。

  在最后一本中,红娘痛骂郑桓,语言锋利,咄咄逼人。当郑桓夸耀自己富有而能干、骂张生"穷酸饿醋"时,红娘说到:"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荧火焉能比月轮?"当郑桓抬出"我祖代是相国之门"的金字招牌来压人时,红娘义正词严,剔肤见骨地指出:"你道是官人则合做官人,信口喷,不本分。你道是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她勇敢地与这个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斗争,维护了崔、张的爱情,读来令人为之一振。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在主子面前,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力。

  王实甫把红娘塑造地形象饱满,将她的精神世界浓浓地渲染了一笔,环环相扣、入情入理、动人心弦。红娘的形象趋于完美化,成了封建婚姻的斗士,通向美满婚姻的纽带。在《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其真实性,并非理想化的一味地崇高。红娘的热心肠,也要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如,当张生一提到跟莺莺的姻缘是,她就说:"姻缘非人力所为,天意尔"。这句话一则表现了红娘对崔张婚姻的成功不抱绝对的希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要面临重重困难,红娘是务实的。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透露了红娘的宿命观。这种观念在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不仅红娘有,哪怕是作为作者的王实甫,也不可能不为这种思想所侵染。然而,正因为红娘有这种想法,才体现了她的时代真实性,脱俗的红娘就不可能成为活生生的人。
  红娘的形象促进了《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在艺术性上具有极高的价值。红娘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促进了美满婚姻,她的形象在文学史、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她成了美好婚姻的牵线人,从历史故事中走出,随着人类的步伐,将不会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