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多普勒效应公式,多普勒效应的公式

本文目录索引

1,多普勒效应的公式

观察者 (Observer) 和发射源 (Source) 的频率关系为: 为观察到的频率; 为发射源于该介质中的原始发射频率;   为波在该介质中的行进速度;   为观察者移动速度,若接近发射源则前方运算符号为 + 号, 反之则为 - 号;   为发射源移动速度,若接近观察者则前方运算符号为 - 号,反之则为 + 号。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就知道火车接近你的时候音调变化的原因:公式中分母是声音传播速度和观察者速度之和(v+v0),分子是声音传播速度和火车速度之差(v-vs),然后和声源原始频率()进行乘法运算。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比火车笛声的原始频率变高,所以听到的火车鸣笛音调变高。反之,当观察者和火车远离的时候,分母减法运算变小,分子加法运算变大,计算得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的原始声音频率变低,故听到音调变低。

多普勒效应的公式

2,多普勒效应公式怎么理解

举例:

设声源S,观察者L分别以速度Vs,Vl在静止的介质中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声源发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且Vs小于V,Vl小于V。当声源不动时,声源发现频率为f,波长为X的声波,观察者接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
f'=(V-Vl)V/[(V-Vs)X]=(V-Vl)f/(V-Vs)
所以得 (1)当观察者和波源都不动时,Vs=0,Vl=0,由上式得f'=f
(2)当观察者不动,声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为
F=Vf/(V-Vs) 显然此时频率大于原来的频率。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到多普勒效应的所有表现。

http://baike.baidu.com/view/1805.html?tp=0_00

3,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都有哪些?

机械波的多普勒公式:
设观察者与波源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相对于媒介的速度分别为v和u,波的传播速度为V,波源发出的频率为f,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则:f'=f*(1+v/V)/(1-u/V),式中v>0或v0或u<0分别表示波源趋近或背离观察者。


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即考虑络纶兹变化)为f=((c-v)/(c+v))^(1/2)*f'

4,多普勒效应公式?

机械波的多普勒公式:
设观察者与波源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相对于媒介的速度分别为v和u,波的传播速度为V,波源发出的频率为f,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则:f'=f*(1+v/V)/(1-u/V),式中v>0或v0或u<0分别表示波源趋近或背离观察者.
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即考虑络纶兹变化)为f=((c-v)/(c+v))^(1/2)*f

5,多普勒效应是什么?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扩展资料: 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并不相同的现象。远方急驶过来的火车鸣笛声变得尖细(即频率变高,波长变短),而离我们而去的火车鸣笛声变得低沉(即频率变低,波长变长),就是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同样现象也发生在私家车鸣响与火车的敲钟声。 这一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42年发现的。荷兰气象学家拜斯·巴洛特在1845年让一队喇叭手站在一辆从荷兰乌德勒支附近疾驶而过的敞篷火车上吹奏,他在站台上测到了音调的改变。这是科学史上最有趣的实验之一。 多普勒效应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就被天文学家用来测量恒星的视向速度。现已被广泛用来佐证观测天体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多普勒效应

6,求多普勒效应一个公式的解释和推导,见问题补充。

设声源S,观察者L分别以速度Vs,Vl在静止的介质中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声源发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且Vs小于V,Vl小于V。当声源不动时,声源发射频率为f,波长为X的声波,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为: f'=(V+Vl)V/[(V-Vs)X]=(V+Vl)f/(V-Vs) 所以得 ⑴当观察者和波源都不动时,Vs=0,Vl=0,由上式得f'=f ⑵当观察者不动,声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 F=Vf/(V-Vs) 显然此时频率大于原来的频率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到多普勒效应的所有表现。 请观察这个课件,形象直白

7,多普勒效应频率公式,所有情况。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当波以速度v通过接收者时,时间t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vt/λ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接收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的频率
f=v/λ。
若波远不动,观察着朝向波源以速度V2运动,由于相对速度增大而使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f2=(v+v2)/λ=(v+V2)/(v/f)=
(1+V2/v)f,可见接收的频率增大了。同理可知,当观察着被离波源运动时,接受频率将减小。
若波源不动,波源朝向观察者以速度V1运动,由于波长变短为λ1=λ-V1T,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的个数增多,即f1=v/λ1=fv/(v-v1),可见接收频率亦增大,同理可知,当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接受频率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