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神舟七号什么时候发射?航天员是哪几个?

本文目录索引

1,神舟七号什么时候发射?航天员是哪几个?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宇航员有三个,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神舟七号什么时候发射?航天员是哪几个?

2,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升空的我国第一个出场太空行走的人是谁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搭载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翟志刚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由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组成,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并完成出舱作业。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至17时00分,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 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史性一大步——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扩展资料 神舟七号任务难点: 技术跨越较大。因为这次技术的跨越主要是突破出舱的技术。另外要研制舱外航天服,航天服技术包括机电技术,还包括一些新的材料等技术。另外飞船的气闸舱,要突破泄复压技术。 风险较大。这次一共上三个航天员,这不仅是一个数量的增加,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一个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两个人,那么三个人就面临着对整个飞船所有能力的考核,它的完整控制、生命保障等各个系统,能不能满足满负荷的考核也是一个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七号

3,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9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39秒; 返回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 飞行时间/圈数:2天20小时27分钟/45圈; 搭载物品:神舟七号首次携带了中药上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和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鹅掌楸的种子各100克。搭载物中首次历史性地出现陶瓷制品。一批深圳太空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包括蝴蝶兰、瓜叶菊、球根海棠、灰毛豆、类芦和结缕草等品种。伴飞卫星,五星红旗,特制太空笔。 试验项目: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新技术应用: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七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为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舱外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的研制。这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很高。火箭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采用了新技术抑制火箭飞行初期的振动,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飞行舒适性,这从三名航天员在飞船发射中招手的细节里得到了证实。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音。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为了这一次的一些新的测控要求,我们国家利用一些新技术研制了一些新的测控雷达和测控装备。采用海上的新技术(新型“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使用)和空中的技术(数据中继卫星的使用),“神七”的测控覆盖率有大幅度的提升。

4,神舟七号什么时候在哪里发射?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飞船于21时10分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代表13亿中国人,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再次进入太空。 此次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穿着“中国制造”的舱外航天服进行首次太空行走。同时,开展卫星伴飞、飞行数据终计划等空间科学技术实验。中国的航天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扩展资料: 第一次太空行走 和“神五”、“神六”相比,神舟七号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风险大。以往的主要风险集中在发射和回收阶段,这次又增加了“出舱活动”这项高风险任务。 看似简单的出舱、取实验材料、太空行走、返回等步骤,实际上具有很大难度和风险。尤其是第一次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宇航员,在地面时只能依靠失重模拟水槽进行训练。 在水槽中,人体和飞船是基本平行的,而在太空中,我们看到宇航员的身体和飞船之间的角度很大,好像在飞船壁上“拿大顶”。所以宇航员必须及时调节自己的运动方式,依靠宇航服上的挂钩小心前行。 9月27日下午4点41分,宇航员翟志刚从舱门探出上半身,将自己身上的安全绳挂在舱壁的扶手上,而后对着镜头缓缓挥手,他的身后就是漆黑的太空和蓝色的地球。 翟志刚在太空行走19分35秒,行程达9165公里。尽管金色的面罩让人们看不到他当时的表情,但可以想象,他的心情一定和电视机前守望的观众们一样激动而兴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神舟七号--掀开中国载人航天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