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有一句:寒梅点缀琼枝腻中的腻

本文目录索引

1,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有一句:寒梅点缀琼枝腻中的腻是什么意思?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描述的是在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示了梅花的娇洁,不畏酷寒、傲然独放的孤蔷性格。古代多以梅报春,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写表达出词人滴这报春之花生出的喜爱之情。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

至于其中的腻字,在下查找了大部分资料仍不知其代表的含义;但宋词多以唱诵喂表达形式,所以要求同一阕中,每一整句的韵脚都要一致。所以使用腻字,与上阕第二句的洗字成韵,唱起来朗朗上口。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有一句:寒梅点缀琼枝腻中的腻是什么意思?

2,请赏析一下李清照的《渔家傲》首句是,雪里已知春信至。 要解释、一词一句地解析

  译文

  白雪皑皑,满眼是一片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

  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的美人,洗去了凝脂,天然丽质。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

  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美景,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莫推辞。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3,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翻译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4,《渔家傲》李清照中梅花包含了怎样的意蕴?

《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似应为她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词的上片,集中表现了梅花娇和洁的特点,高度赞美了它的风度与资质。
一开头便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示了梅花的娇洁,不畏酷寒、傲然独放的孤蔷性格。它的开放,报告了春来的喜讯。人们于久寒的严冬之后,满怀欣喜迎接春回之时,定会对梅花这报春之花生出喜爱之情。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初开的春梅,花蕾初绽,芳香袭人,好象一个刚刚出浴、洗去脂粉产妆、更显出天然丽质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爱怜。这三句词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香脸”句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玉人”句侧重于表现梅花的“洁”。这里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从每一句的描绘之中,读者不难看出其中含蕴着词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
词的下片,把笔触转到对月夜赏梅的欢悦场面的描写上,既是从侧面赞梅,又直接表现了词人的爱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大自然可能也偏爱梅花,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这两旬,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皑皑的白雪交相辉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横斜疏瘦,傲然怒放,愈发显示出其冰清玉洁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点缀更美丽,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娇洁。词人启动浪漫的想象,赋予大自然以情感,说梅花不但为世人所欣赏,‘而且也颇得化育万物的造物者的钟爱,从而进一步咏赞了梅花的高贵不凡。历来词家都十分注重过片处的承接。“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张炎《词源》)此词过片开笔写明月,咏月光,然后顺势下去又写饮酒,似与上片所咏之梅无承接之势,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下片的结构特点:过片处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笔,而主旨则扣在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上,它回贯整个下片,与过片处的伏笔相照应——原来造物主也为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有意”来人间赏梅,因此“故教”月光如泻银般地明亮。于是,月下赏梅饮酒、殷勤劝酒等描写就都有了依傍。在赏梅的场面中虽未着一“梅”字,但梅仍是整个场面的核心。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过片处的“承上启下”含蓄得体,而且首尾呼应,更显出梅的超群不凡,抒发了词人对梅的热爱赞美之情。
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的心境明净,开朗,兴致大发,邀来了诗朋酒侣。“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咏物词大都在上片状物,下片叙事抒情。这首《渔家傲》所取的正是这种结构形式。上片,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分别描绘了梅花的远姿、近态,概貌、细部,丝丝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娇,梅的丽质美姿;下片则倾泻作者对梅花酷爱之情。由于上片状物笔墨集中,突现了事物的特点,下片抒情,才有所依凭,使人觉得词人爱梅,合情、入理,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5,李清照写的清平乐词中梅花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上阕四句回忆了作者两个生活阶段赏梅时的又一不同情景和心情。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相对。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6,李清照的《鱼家傲》全诗内容和注释是什么?

一、内容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二、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 2、星河:银河。 3、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殷勤:关心地。 6、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喻指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也是同样的用法,代指屈原《离骚》中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7、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8、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9、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10、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扩展资料: 赏析: 李清照的别具一格,与以往的婉约作品有所区别,颇具豪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词中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第三局中,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四顾。“嗟”字生动地表现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接下来就是讲她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施展,才促使她这样想的。诗中的梦虚幻境,正是源于她对黑暗现实不满。 她要回到那不存在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现实。这种幻境正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所承载的压力的释放,积极且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7,王冕的《墨梅》全诗,诗意及赏析

墨梅 元代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元章为良佐作。”钤“元章”、“文王子孙”。 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