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始于何时,“垂帘听政”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本文目录索引
1,“垂帘听政”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垂帘听政”始于战国时期。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
第二位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太后。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在回答齐国的使者是曾经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个能力极强的老太太,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就是说她的故事。
第三位是邓绥,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时年27岁。邓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有两个儿子寄养在民间。一个年龄大些,但体弱多病,不能继位;一个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她就立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殇帝夭折,邓绥定立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
第四位是褚太后。作为一国皇太后,一生中伴历五位皇帝,三次出来垂帘听政,每次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三次册立帝位,国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诏令"的形式颁布施行;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司马聃年幼继位,褚蒜子晋升为皇太后,临朝执政。公元357年,褚太后归政其子。公元361年,司马聃暴病而死,立司马丕为帝,再次垂帘。不到一年,司马丕"登仙"而去,立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为帝,司马奕在位仅8个月便一命归西,遗诏儿子司马曜继任,褚蒜子第三次出山。
第五位是吕后。吕雉,从小就美丽聪慧,以果断和狠毒著称。汉初,刘邦宠信戚姬,有废掉吕后另立新后的想法,吕后为了保住其皇后宝座,将皇后宝玺掌握手中,想了种种计策。吕后设计将韩信骗到宫中,命人用布将其兜起来,用竹签刺杀了韩信,从此吕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吕后前后掌权十六年,据悉,她掌权时,位于今天的广州地区有一个南越国,非常兴盛,为了制约南越的发展,吕后颁布命令禁止卖铁器和马牛给南越,借以对南越国实行经济封锁。吕后当时用来发布命令的,就是这块皇后之玺。
第六位是萧太后。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统和元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第七位是刘太后。献明肃皇后,名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第八位是灵太后。北魏后期,肃宗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只有6岁,只能由其生母灵太后临朝听政,执掌皇权。灵太后执政时期,北魏政府加紧剥削民众,由此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和葛荣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契胡族酋长尔朱荣乘机起兵攻人洛阳,杀灵太后及其所立幼帝,并坑杀王公百官2000余人,史称"河阴之变"。不久,北魏王朝灭亡。
第九位是武则天。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在诛杀上官仪之后。开始垂帘听政,从幕后走向前台。与历史上大多数垂帘听政不同的是。在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候,前头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并称二圣。从此,政局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再忽视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个女人俯首称臣,最后,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女人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第十位是慈禧太后。清代末年,垂帘听政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一套严密、系统、完善的政治体制。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导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老慈禧第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垂帘听政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
2,垂帘听政是什么开始的
垂帘听政”一说出自《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指的是封建时代由女后辅佐幼主临朝听政,在殿上宝座前用帘子遮隔,处理国家大事。
历史上最早垂帘听政的人
最早的“垂帘听政”始于何时?谁是始作俑者?“垂帘听政”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如果皇帝去世后,嗣君年幼,则可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帮助处理国家大事,被称之为“女主临朝称制”。历史上最早“临朝称制”的女主应是战国时期秦国秦惠文王的的姬妾芈八子,即后来的宣太后。
芈是楚国的国姓,八子是封号。在秦国的后宫,八子的地位居于中下游,当时秦国后宫分为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年轻的太子荡即位。芈八子和儿子嬴稷被送去了燕国当了人质。三年后,秦武王死于意外后,芈八子在燕国的支持下,和自己的异父弟魏冉一起扶持嬴稷登上了皇位,成为秦昭王。她因而成为“宣太后”。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宣太后芈八子也就在秦国临朝称制了四十一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临朝称制”的女主。 其后,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又成为大一统王朝中首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惠帝去世后,吕雉就正式临朝代行天子之权,成为西汉真正的掌权者。为此,《史记》《汉书》等正史为她专门立了帝王资格的“本纪”。
唐朝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自从诛杀上官仪后,高宗每次临朝,则天皇后都垂帘于御座之后,参与处理国家大小政事,人称“二圣”。当然,她后来还突破了这道帘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女皇帝。 历史上记载垂帘听政的史料不少,《宋史·礼志二十》:“乾兴元年,真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如嘉佑故事。’”
《后妃传下·哲宗昭慈圣献高皇后》:“帝闻事急,诏禅位元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吾责塞矣。’乃以手札趣帝还宫,即欲撒帘。帝令胜非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撒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元史·后妃传·定宗钦淑皇后》:“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门垂帘听政者六月。”《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去世后,有了我们最为熟悉的慈禧垂帘听政,她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
3,“垂帘听政”始于哪个朝代
秦国。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 扩展资料: 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 清代末年,垂帘听政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一套严密、系统、完善的政治体制。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导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老慈禧第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垂帘听政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中国历史上有名的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4,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皇帝去世后,如果继位皇帝年纪幼小,可以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朝中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皇太后,所以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最早的“垂帘听政”应该是赵太后。赵国太后把幼子送到齐国做人质,求得齐国的帮助,解了赵国之危。太后临朝的制度,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而“垂帘听政”这个词其实是出于《旧唐书·高宗记》里说武则天的一小段,“....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唐以后的其他各朝史书也有出现过。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影响较大的太后临朝有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等。近代还有清慈禧太后临朝。
这个可是很正确的答案了哦
亲···················
觉得好就采纳吧·····
O(∩_∩)O谢谢咯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