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不信菱枝弱,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是啥意思,出处
本文目录索引
- 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是啥意思,出处,谢谢.
- 2,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防惆怅是清犷。是什么意思?
- 3,李商隐的《无题》诗
- 4,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全文
- 5,求李商隐无题六首及赏析
- 6,李商隐《无题》全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
- 7,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 8,李商隐的无题诗句的全部意思
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是啥意思,出处,谢谢.
一,释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意思是: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二,出处: 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无题二首》其二,原文如下: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白话文释义: 层层日幕深垂遮掩着莫愁堂,独卧闺房中觉得静夜漫长。神女遇楚王的事原本是场梦,小姑独处的地方本来就没有情郎。水土的风波虽恶,但我不信菱枝竟脆落得无法抵挡,白露不滋润有芬芳气质的桂叶。即使相思完全没有什么好处,也不妨怀抱情痴惆怅终身。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 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2,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防惆怅是清犷。是什么意思?
李商隐的爱情诗——无题·重帏深下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赏析】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3,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 题
【李商隐】
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无题
之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以第三首为例。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的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这二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他的悲苦命运和人生际遇,也通过他的诗作反映出来。他的诗含蓄朦胧,俊秀凄绝,意境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除了李商隐诗集中标明无题的十几首诗之外,还有些以首两字或句中两字为题的,以及虽有题但实则无题的,一般也归入无题诗一类。这些诗构思细致,深情委婉,音律和谐,引起了很多人的深切共鸣,而且一直也是研究者热衷的内容。但是它们大多绮丽莫测,扑朔迷离,难于把握。《文心雕龙·隐秀》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指的是篇中有言外之意,秀指的是语言独拔俊秀。这些特点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都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无题诗中很有代表性的是《锦瑟》一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间两句采用典故,引入种种意象,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和韵味。后人对此诗的解读颇多。有以锦瑟为令狐楚家青衣的情诗说,有以中间两联为适、怨、清、和四曲的咏瑟说,有睹物思人悼念王氏的悼亡说,等等,众说纷纭。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即使完全清楚诗中的典故,明白字句的所指,也并不是完全理解了这首诗。即使它确实是悼亡所作,却也已经和诗人的其他感情融合在一起了,这其中有华年的感慨,有追忆的惘然。我们读这首诗所感受到的,也许并不是作者的原意,但是我们觉得它是美的,给了我们情感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启发,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最初读到的,只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虽然并不能从文字上完全理解,但它带给我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再和我自己的经历和体味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对过往情感的思考。后来读“一弦一柱思华年”,又有了对华年易逝的感叹。这两联写得俊秀,写得美,容易懂,而中间两联则显得生疏一些,但是更含蓄更有意味。这就体现了隐章和秀句的结合,显得一唱三叹,意味深长。王蒙在《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中提出,如果把李商隐诗中较平易的首联和尾联连起来,弃其腰而取其首尾,删繁就简,则所写为何就会明白许多。依照这种方法,我们读诗时候也要从情感和意象的角度出发,才能在跳跃的结构中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妙处。
另一首诗相见时难别亦难直接标明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主要是书写与女冠宋华阳的恋情的。蓬山、青鸟是与道观相关的意象,其他无题诗中的紫府、琼台、碧城都与此类似。这类女冠诗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占了很大部分,类似的还有《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碧城三首》、《一片》(一片飞烟隔九枝)、《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等等。由于是与女冠的恋情有关,所以多写得朦胧婉曲,并且隐去了题目。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和理解无题诗的一把钥匙,作者为了写自己不愿言明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所以采用了这种曲折隐晦的手法。这首诗可以单作为爱情诗来看。首联化用曹丕《燕歌行》中的诗句“别日何易会日难”,连用两个难字,显得回环往复,深情曲折。颔联塑造的春蚕和红烛的意向,将情思的缠绵和分离的苦楚推到极致,更是成为富有哲理的全篇秀句。整首诗反映了对爱情的精纯的体味。
《无题两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是两首恋情诗。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凤尾”一首首联写所思之女子,“香”、“缝”解为“相”“逢”也未尝不可。颈联以“金烬暗”和“石榴红”来隐喻灯灭和春尽,写得曲折了些,但是写得含蓄,写的美,将无望的惆怅之情艺术地刻画出来了,这是隐章的妙处。尾联以西南好风代所思女子,写得很优美。
“重帏”一首写尽重帏深处,清宵甚长,风波相凌,月露无情。尾联以相思无益自解,惆怅之中痴情难了,写得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无题四首》含七律二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次章(飒飒东风细雨来)写深锁幽闺的女子对爱情的炽烈追求和失望时的痛苦。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首联初看似是平淡的写景,实则是寓情于景。细雨轻雷,将凄迷之景和惆怅之情融为一体,纪晓岚评价此句为“妙有远神,不可理解而可以意喻”。颔联写女子所处隔绝寂寞之境。颈联承前而起兴,引用韩寿、曹植的典故。尾联则是写寸心灰尽,徒思无益,两个一寸更是把不能量度的相思和失望写得真真切切,让人读了很受振动。诗中百转千回的失望和难以泯灭的春心感人至深。
《无题》(照梁初有情)是一篇清新自然的描写爱情相思的五言律诗。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首句写所恋女子之美如巫山神女、出水芙蓉,颔联进而描写女子的娇艳动人的外貌,通过衣着服饰的清新可人而衬托女子之美。颈联写盼归的情态,给人人物以生命和灵性,使所咏之人真的活了起来。如果把末联理解为时局不平,犹如棋局,则显得有些牵强,与整首诗的意趣也不相合。而参照《柳枝五首》其二“玉作谈棋局,中心亦不平”,解释为如柳枝一样的女子荡漾难平暗自嗟怨的心态则更适合些。
另一首五律的主旨则更难解些。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写得是少女之事,所以自然可以解作恋情诗。而有人以李商隐少年的经历进行比照,认为诗中女子为作者自况,从而推断为有寄托之意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同一首诗,表面看和解开看就是完全相异的两个内容,这在李商隐的其他无题诗中还有不少例证,甚至但凡写爱情愁苦的诗,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和作者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李商隐身处晚唐,又陷于牛李党争中,抱负难酬,才华不得施展,郁郁不得志。他的身世和际遇,以及人生的感悟,也自然会渗透到他的感情中去。他的无题诗多以恋情为主题,又多是朦胧婉曲的,从知人论事的角度来看,将其中的一些理解为所寄寓也是可以的。
纵观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是朦胧的印象,贯穿其中的是缠绵的情感,不同的人读了,所能理解的程度有差别,所能感受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其中的隐篇还是秀句,都带给我们美的体验,这也正是值得我们玩味和借鉴的地方。正如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中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对于一般读诗的人而言,这样已经足够了。相对于前人繁多的评论和解释,诗所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和共鸣。
李商隐自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如果对他的无题诗不求甚解,只看作泛泛而谈的艳情诗,本来倒也好理解一些。可是,作者虽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后来说诗的人,总是能找出诗中的本事来,不仅是确有寄托,而且是确有其事。
比如李商隐《无题四首》,或曰是入茂元幕府时感叹之作。或曰是希望令狐绹推荐他入翰林院,向绹陈情而作。且如“蜡照”、“贾氏”、“楼响”等联,均似实赋其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张采田曰:首章纪令狐来谒,匆匆竟去之事。次章盼其重来。三章纪往见令狐,亦匆匆一面,不容陈情之慨。四章纪归来辗转思忆之情。
一章程梦星笺注曰:起句言来居幕府,曾是何官;已去秘书,竟绝踪迹。次句言幕中供职之勤,夜则月斜,晓则钟动。三句言自别兰台,梦中岂无涕泣,无奈其无可诉语。四句言自掌书记,未免受人促迫,往往不待其墨浓。五六又追忆秘书省之情事:宿值紫禁,亲见翡翠金屏;身近御炉,香度芙蓉绣带,何其乐也!七八谓今则君门万里,比之汉武求仙,虽未得至蓬山,犹邀王母之降;若己甫授秘书省,竟未得入,是则较蓬山之远更为过矣。
二章有“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本从谐音,只说的“相思”二字。而徐德泓笺评曰:是以私谒侯门者,如啮锁而入;暗相援引者,似牵丝而汲也。
爱情的失意与仕途的失意,本也有相似之处,在吟咏失意爱情时融入政治上失意之感,也有可能。蓬山重隔之恨,可望莫及之叹,或亦寓焉。但是此种寄托,只能在于形象之联想,而在字句间比附索隐,却是走火入魔了。在我看来,这些诗里面所谓的“本事”,全是后人读出来的,我宁信其无!孔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此之谓欤?
4,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全文
没有无题六首,玉溪生的是《无题四首》和两组《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
无题四首(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5,求李商隐无题六首及赏析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6,李商隐《无题》全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
在李商隐23岁的时候邂逅了一个宫女~她们拥有一段短暂的爱情...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7,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一、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赏析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拓展资料三、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四、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8,李商隐的无题诗句的全部意思
《无题》是唐代以来,有的诗人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表明作品的题目,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无题“诗意指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该诗的意思: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