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相思树底说相思,诗句“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的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诗句“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梁启超
出自近代诗人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
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
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
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
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绿荫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
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美郎细尝。
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
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
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
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
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
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行蝴蝶兰。
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
赏析
《竹枝词》,本是巴渝民歌,一首七言四句,多吟唱民间疾苦,所谓“竹枝苦怨怨何人”、“怪来调苦缘词苦”(白居易《竹枝》)。唐贞元中,被贬滴在沅湘的刘禹锡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影响全国,自后历宋、元、明、清,长江南北《竹枝》盛行,成为中国民歌之大宗。
梁任公到台湾,听到当地居民亦“相从而歌”《竹枝》,心有所感,于是将它们翻译出来,加工改编成上述十首《台湾竹枝词》。我认为,要真正理解这十首诗,最起码应明白两点:(1)“相思树底说相思”,这十首诗确是道地的台湾民歌基调,是植根于台湾热土之上的,而且有不少句子亦是民歌原文。据任公自注,其中第一、四、七三首的“首二句直用原文”,第二、九两首“首句直用原文”,第八首则“全首皆用原文,点窜数字”而已。(2)“多情应解思公子”(梁任公〔高阳台·题台湾逸民某画兰〕),这些民歌又是经过任公精心加工的,是融合了任公情思与血泪的再创作。
从字面上看,这十首《竹枝》均是写男女思恋的情歌。大概因为起初《竹枝》的歌唱者都是女子的缘故,所以从刘禹锡起,《竹枝》几乎都是以女子口吻写的。而且,中国古代的文人,又往往因地位与性情的关系,加工创作新《竹枝》,也要借女子的哀怨之辞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愁闷,表达某种愿望。梁任公这十首情歌亦不例外,借写恋情来“为遗黎写哀”,替自己抒发心声。

诗句“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2,“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的下一句是“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出自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 1911年农历2月28日,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任公乘笠户丸轮离日本到达鸡笼,开始了他的台湾之游。此时,祖国宝岛沦丧已经十五个年头,梁氏“明知此是伤心地”(《舟中杂兴》之二),“惜非吾土忽伤神”(同上之十)。面对破碎故土、遗民逸士,任公不免触景生情,化为诗词。 在他游历台湾所创作的百首诗词中,大多格调低沉,十有七八为噙泪伤心之作。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他改编台湾民歌而成的十首《台湾竹枝词》。其小序及词文如下: 晚凉步墟落,辄闻男女相从而歌。译其词意,恻恻然若不胜谷风小弁之怨者。乃掇拾成什,为遗黎写哀云尔。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绿荫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美郎细尝。 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 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 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行蝴蝶兰。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

3,请问:“相思树底说相思,思君恨君君不知。”是出自于哪一首诗

出自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
这是梁启超在游历台湾时面对破碎故土、遗民逸士,任公不免触景生情所创作的诗词。
其小序及词文如下:
  晚凉步墟落,辄闻男女相从而歌。译其词意,恻恻然若不胜谷风小弁之怨者。乃掇拾成什,为遗黎写哀云尔。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绿荫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美郎细尝。
  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
  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
  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行蝴蝶兰。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

4,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下一句是什么答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的下一句是“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出自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 1911年农历2月28日,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任公乘笠户丸轮离日本到达鸡笼,开始了他的台湾之游。此时,祖国宝岛沦丧已经十五个年头,梁氏“明知此是伤心地”(《舟中杂兴》之二),“惜非吾土忽伤神”(同上之十)。面对破碎故土、遗民逸士,任公不免触景生情,化为诗词。 在他游历台湾所创作的百首诗词中,大多格调低沉,十有七八为噙泪伤心之作。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他改编台湾民歌而成的十首《台湾竹枝词》。其小序及词文如下: 晚凉步墟落,辄闻男女相从而歌。译其词意,恻恻然若不胜谷风小弁之怨者。乃掇拾成什,为遗黎写哀云尔。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绿荫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美郎细尝。 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 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 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行蝴蝶兰。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

5,“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这句话的意思: 在一棵树下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 同时怀有一种自己思念情人,但恨情人不知道自己的这份情意。 意在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但情人却不知。 对这种矛盾心里的描写。 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 一种单相思的感情。 女有情,男却无意,或者说男不知女有情,女也不告诉男自己有情。 这种处于单相思爱恋中的矛盾心里。

6,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什么意思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这两句诗词出自梁启超的十首《台湾竹枝词》,意思是: 在一棵树下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同时怀有一种自己思念情人,但恨情人不知道自己的这份情意,意在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相思之情,但情人却不知,对这种矛盾心里的描写; 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一种单相思的感情,女有情,男却无意,或者说男不知女有情,女也不告诉男自己有情,这种处于单相思爱恋中的矛盾心里。 扩展资料: 梁任公到台湾,听到当地居民亦“相从而歌”《竹枝》,心有所感,于是将它们翻译出来,加工改编成上述十首《台湾竹枝词》。要真正理解这十首,最起码应明白两点: “相思树底说相思”,这十首诗确是地道的台湾民歌基调,是植根于台湾热土之上的,而且有不少句子亦是民歌原文。据任公自注,其中第一、四、七三首的“首二句直用原文”,第二、九两首“首句直用原文”,第八首则“全首皆用原文,点窜数字”而已。 “多情应解思公子”(梁任公〔高阳台·题台湾逸民某画兰〕),这些民歌又是经过任公精心加工的,是融合了任公情思与血泪的再创作。从字面上看,这十首《竹枝》均是写男女思恋的情歌。大概因为起初《竹枝》的歌唱者都是女子的缘故,所以从刘禹锡起,《竹枝》几乎都是以女子口吻写的。 而中国古代的文人,又往往因地位与性情的关系,加工创作新《竹枝》,也要借女子的哀怨之辞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愁闷,表达某种愿望。梁任公这十首情歌亦不例外,借写恋情来“为遗黎写哀”,替自己抒发心声。

7,问下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出自哪里?

图为台湾相思树。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出自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11年农历2月28日,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任公乘笠户丸轮离日本到达鸡笼,开始了他的台湾之游。此时,祖国宝岛沦丧已经十五个年头,梁 氏“明知此是伤心地”(《舟中杂兴》之二),“惜非吾土忽伤神”(同上之十)。面对破碎故土、遗民逸士,任公不免触景生情,化为诗词。   在他游历台湾所创作的百首诗词中,大多格调低沉,十有七八为噙泪伤心之作。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他改编台湾民歌而成的十首《台湾竹枝词》。其小序及词文如下:   晚凉步墟落,辄闻男女相从而歌。译其词意,恻恻然若不胜谷风小弁之怨者。乃掇拾成什,为遗黎写哀云尔。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绿荫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美郎细尝。   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   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   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行蝴蝶兰。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   ——录自《饮冰室文集》四十五下   《竹枝词》,本是巴渝民歌,一首七言四句,多吟唱民间疾苦,所谓“竹枝苦怨怨何人”、“怪来调苦缘词苦”(白居易《竹枝》)。唐贞元中,被贬滴 在沅湘的刘禹锡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影响全国,自后历宋、元、明、清,长江南北《竹枝》盛行,成为中国民歌之大宗。   梁任公到台湾,听到当地居民亦“相从而歌”《竹枝》,心有所感,于是将它们翻译出来,加工改编成上述十首《台湾竹枝词》。我认为,要真正理解这 十首诗,最起码应明白两点:(1)“相思树底说相思”,这十首诗确是道地的台湾民歌基调,是植根于台湾热土之上的,而且有不少句子亦是民歌原文。据任公自注,其中第一、四、七三首的“首二句直用原文”,第二、九两首“首句直用原文”,第八首则“全首皆用原文,点窜数字”而已。(2)“多情应解思公子”(梁 任公〔高阳台.题台湾逸民某画兰〕),这些民歌又是经过任公精心加工的,是融合了任公情思与血泪的再创作。  从字面上看,这十首《竹枝》均是写男女思恋的情歌。大概因为起初《竹枝》的歌唱者都是女子的缘故,所以从刘禹锡起,《竹枝》几乎都是以女子口吻 写的。而且,中国古代的文人,又往往因地位与性情的关系,加工创作新《竹枝》,也要借女子的哀怨之辞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愁闷,表达某种愿望。梁任公这十首情歌亦不例外,借写恋情来“为遗黎写哀”,替自己抒发心声。

8,“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出自哪里?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出自近代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 原文: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绿荫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美郎细尝。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行蝴蝶兰。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 赏析:《竹枝词》,本是巴渝民歌,一首七言四句,多吟唱民间疾苦,所谓“竹枝苦怨怨何人”、“怪来调苦缘词苦”(白居易《竹枝》)。唐贞元中,被贬滴在沅湘的刘禹锡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影响全国,自后历宋、元、明、清,长江南北《竹枝》盛行,成为中国民歌之大宗。 梁任公到台湾,听到当地居民亦“相从而歌”《竹枝》,心有所感,于是将它们翻译出来,加工改编成上述十首《台湾竹枝词》。我认为,要真正理解这十首,最起码应明白两点:(1)“相思树底说相思”,这十首诗确是道地的台湾民歌基调,是植根于台湾热土之上的,而且有不少句子亦是民歌原文。据任公自注,其中第一、四、七三首的“首二句直用原文”,第二、九两首“首句直用原文”,第八首则“全首皆用原文,点窜数字”而已。(2)“多情应解思公子”(梁任公〔高阳台·题台湾逸民某画兰〕),这些民歌又是经过任公精心加工的,是融合了任公情思与血泪的再创作。 从字面上看,这十首《竹枝》均是写男女思恋的情歌。大概因为起初《竹枝》的歌唱者都是女子的缘故,所以从刘禹锡起,《竹枝》几乎都是以女子口吻写的。而且,中国古代的文人,又往往因地位与性情的关系,加工创作新《竹枝》,也要借女子的哀怨之辞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愁闷,表达某种愿望。梁任公这十首情歌亦不例外,借写恋情来“为遗黎写哀”,替自己抒发心声。 诗人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9,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谁写的?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全岛所至
植相思子。~~~~~~~~~~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

选第二、三、四、五、六、八六首
晚凉步墟落,辄闻男女相从而歌,译其辞意,恻恻然若不胜《谷风》、《小弁》之
怨者。乃掇拾成什,为遗黎写哀云尔。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首句直用
原文。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全岛所至
植相思子。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首二句直
用原文。
郎搥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台人最迷
信所谓天上圣母者,亦称为妈祖婆,谓其神来自福建,每岁三月迎赛若狂。
绿阴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苦郎细尝。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全首皆用
原文,点窜数字。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10,“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相思树下面诉说相思,在思念曾经的男人而同时又恨这个男人,而这一切的一切这个男人并不知道。 这首《竹枝词》是梁启超1911年到台湾之后所作之一。全文为: 晚凉步墟落,辄闻男女相从而歌。译其词意,恻恻然若不胜谷风小弁之怨者。乃掇拾成什,为遗黎写哀云尔。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绿荫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美郎细尝。 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 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 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行蝴蝶兰。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 《竹枝词》,本是巴渝民歌,一首七言四句,多吟唱民间疾苦,所谓“竹枝苦怨怨何人”、“怪来调苦缘词苦”(白居易《竹枝》)。唐贞元中,被贬滴在沅湘的刘禹锡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影响全国,自后历宋、元、明、清,长江南北《竹枝》盛行,成为中国民歌之大宗。 【竹枝词】应该说是史上七字【齐言词】最火爆的词牌,历代古词作品大约一千三百多首,洋洋大观!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七字【齐言词】或者【齐言诗】,【诗格】与【词格】之间混沌不明,是【竹枝词】的明显特征。 《云翔词谱》认为,虽然很多古人曾经用【诗格】的七绝当作【竹枝词】,但由于【竹枝词】已经无乐可配,所以后人应该严格区分。建议尽量避免使用【诗格】七绝的平仄格律,而规范使用【词格】的标准体结构。 【诗格】与【词格】的主要区别是:【词格】有明显统一的【主韵律】,而【诗格】则无,即格律诗的韵律,永远是单平与双平交替入韵,反之亦然。 明代董文焕在《声调四谱图说》一文中说:“(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之间。”这个是明代的砖家研究出来的结果。。 竹枝词一般是用平韵押一、二、四句的末字,在同一首竹枝词中不可以平仄韵互押,不可以中途换韵,不可以同一韵字重押。在押韵方面,可用读来相近的邻韵做韵脚,也可以用作者本地的方言读音字做韵脚,自由度很强,不比绝句非得要从诗韵中一韵到底。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之后人们对竹枝词越来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台湾竹枝词另有新变,有新的发展,例如,梁启超有二首〈台湾竹枝词〉四句都押韵,而且不别四声,这种押韵在民歌之中十分普遍,但在七言绝句及竹枝词均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