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规范

诊疗规范临床诊疗规范最新版
1、急求!!针灸岗位职责和诊疗规范!!2、体格检查属于医生的诊疗规范吗3、心血管内科诊疗规范急求!!针灸岗位职责和诊疗规范!!针灸工作制度(82-51) 1. 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使用一次性针,防止交叉感染。 2. 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 止漏针、断针。 3. 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4. 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 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 5. 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 6. 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中医科岗位职责在院长.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中医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工作。1认真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2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3对病员进行亲自检查.诊断.治疗,严格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辩证执行审察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严格用药,依君.臣.佐.使.原则开写医嘱和处方;4做好病人用药指导,服药后随访,治疗愈合情况观察及不良反映工作的记录报告;5承担适当的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的工作及各期相关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及宣传;6做好科室环境卫生及医疗器械的维护; 体格检查属于医生的诊疗规范吗规范。“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师的基本技能,也是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体格检查属于医生的诊疗规范,体格检查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不规范的体格检查容易导致漏诊误诊。 心血管内科诊疗规范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2)其它症状:注意有否心悸、气短、胸闷、头晕。3)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4)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询问、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吸烟量及时间、糖尿病、血脂情况、家族遗传史、个人生活特点。2.体格检查常规体格检查:主要注意血压、心律、第1心音强弱,有否第3、第4心音及奔马律、肺内_音。3.辅助检查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CRP、ESR、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肝炎病毒系列等检查。出院前应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诊疗规范他的实验室检查。2)常规心电图检查:前3天每天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检查,心绞痛发作及缓解时,出院前1次。3)常规动态心电图,有异常要复查。4)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5)病情允许时,应做心脏彩超(心功能),必要时行心脏核素检查、冠状动脉CT.6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2)病情加重可行紧急冠脉造影检查。5.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稳定性心绞痛3)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4)心脏神经症:包括疼痛短暂或持续,部位变动。疼痛发生在劳累后,不是在劳累时,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用硝酸甘油无效或起效慢,常伴有心悸、疲乏、爱大喘气、失眠等症状。5)肋间神经痛6)食道疾病引起胸痛6.治疗原则1)控制症状,改善心肌缺血。2)抗栓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控制危险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4)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一)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①阿司匹林:300mg日一次。3天后改为100~150mg,口服诊疗规范;②可加用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2.他订类药3.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患者可应用。4.钙离子拮抗剂: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或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预行PCI治疗可选用。5.硝酸酯类:口服,反复发作者可静脉应用。6.可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7.其他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的用药(二)血管重建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转归判断标准:痊愈:无心绞痛发作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经内科介入性治疗后达到以上指标。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或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死亡:临床死亡。危重症及抢救成功的标准:判断标准:就诊前48小时内反复发作心绞痛,静息心绞痛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抢救成功的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静息心绞痛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
诊疗规范的简介
上述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以下简称医方)的医疗行为违反“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的,法律规定将“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由于医方医疗行为绝大多数为技术性行为,因此当医疗行为发生过错或过失时,违反的绝大多数是“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情况并不占多数。 可见,“诊疗规范”将成为未来医疗损害侵权责任诉讼中的重要规范,它不但将成为医疗损害侵权诉讼中判断医方是否存在过错或过失的依据,还将是医方日常诊疗行为中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在《侵权责任法》即将实施之际,深入研究并加强“诊疗规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家仍然未明确什么是“诊疗规范”,以及目前已有的《临床诊疗指南》所涉范围以外的医疗行为应当用什么进行规范。针对这种现状,北京长济律师事务所医疗诉讼律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诊疗规范”建设。
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组织全国5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200多名专家编写,制定了犬、猫、蛇、蚂蚁、海蜇、胡蜂等20多类常见动物致伤预防、救治等诊治规范。 中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毒蛇咬伤人数超过30万,胡蜂、海蜇、蜱虫等动物致伤事件时有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尤其是因动物致伤导致的破伤风、狂犬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对动物致伤救治经验不足、诊疗不规范,误诊、漏诊率较高。基层医生对破伤风防治相关认知仍需要深化。同时,动物致伤的预防与诊治仍存在诸多误区,相关临床实践需要规范的标准化指导。要加大对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公众的科普教育。 扩展资料: 主要内容: 《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收录了动物致伤诊治的三十项团体标准。其中,涉及20多类常见动物,包括犬、蜈蚣、马陆、水蛭、蚂蚁、海蜇、胡蜂、蛇、猴、马、猫、啮齿动物、蜱、禽类、人、石头鱼、蝎子、雪貂、蜘蛛、猪、毒隐翅虫。 SPF级实验动物等致伤预防、救治等诊治规范,以及动物致伤后的相关领域并发症,如创伤弧菌感染、血清病、弓蛔虫病、非新生儿破伤风诊断与治疗、外伤后破伤风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等诊断和早期治疗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12日发布了《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这是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组织全国5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200多名专家编写,制定了犬、猫、蛇、蚂蚁、海蜇、胡蜂等20多类常见动物致伤预防、救治等诊治规范。 目前,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对动物致伤救治经验不足、诊疗不规范,误诊、漏诊率较高。 扩展资料: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传林:首先是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冲洗一刻钟以后,到医院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狂犬病疫苗,所有的动物伤害都是破伤风高风险暴露,都要正确预防破伤风。 狂犬病是感染病毒的动物伤人后传播给人,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病死率接近100%。破伤风重症患者可发生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注射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 参考资料:中新网-中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教你如何安全“吸猫”
2019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精编版
诊治原则:局部诊治为主,辅以全身诊治。 压疮处理的原则:明确引起压疮的原因,排除或减少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根据整体病情或预后评估临床目标,确定诊治方案。 患者入院时初次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Braden评分总分23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Braden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记录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评分>18分取消预警防范。Braden评分≤12分,于床尾悬挂预防压疮标示,同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压疮防范措施,观察记录皮肤受压情况。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积极诊治原发病,改善病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对截瘫,中风,大面积烧伤,重病久病卧床不起的用户,应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注意保护皮肤清洁及干燥,定时更换体位,如每2小时翻身更换卧位1次。皮肤洗浴,红灵酒或4%红花酊外擦,局部按摩,红外线照射以及使用气垫或海绵垫等。 3、用户有二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清洁皮肤,保持干洁,经常更换衣服,被单,并保持床单柔软,干燥,平整无褶。 4、明显消瘦者,臀部,肢体接触处以及其他骨骼隆起易受压处应垫以棉垫或棉圈,避免受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疮诊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