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钱文忠的妻子
钱文忠是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的主讲人,师从季羡林,妻子是倪琳。生活中爱好藏书和收罗品牌。作为一个知名的语言学家,钱文忠演讲十分有趣。2010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8位。两人的婚姻生活中琴瑟和谐,相濡以沫。不仅家庭温馨,生活和美,在事业上更是相互扶持,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这都证明了在学术专攻上所取得的不俗成绩。而如果离开了妻子的支持与包容,要取得这些成就显然是不可能的。
倪琳,女,节目主持人,祖籍江苏无锡人,1973年1月13日生于上海。现主持《相约星期六》,《百里挑一》、《妈妈咪呀》等。倪琳师从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的朱挺俊学习长笛,曾经参与拍摄过长笛独奏短片《乘着歌声的翅膀》(器乐MTV)。曾经练习演奏热南的《威尼斯狂欢节》,莫扎特的《C大调、D大调协奏曲》。曾经在兰州市中学生交响乐团参加过《命运》、《未完成》等世界名曲的演出。
倪琳个人资料
中 文 名: 倪琳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 生 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73年1月13日
职 业: 主持人
毕业院校: 西北师范大学毕业
代表作品: 《相约星期六》,《新老娘舅》
主要成就: 2007年度传媒人二等奖
身 高: 167cm
体 重: 45KG
血 型: A
钱文忠的百家讲座
1、《玄奘西游记》36讲2、《我读经典之》(《大学》、《中庸》)1讲3、《千古中医故事之》4讲4、《解读》43讲5、《班墨传奇》3讲6、《钱文忠解读》22讲7、《我的老师季羡林》(未播)8、《钱文忠解读第一部》9、《钱文忠解读第二部》版权信息:出 版 社: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日期:2010年8月2日盘 数: 5DVD内容介绍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敬请收看,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目录DVD 1第一集 规矩的作用第二集 入则孝之一DVD 2第三集 入则孝之二第四集 入则孝之三DVD 3第五集 入则孝之四第六集 出则弟之一DVD 4第七集 出则弟之二第八集 谨之一DVD 5第九集 谨之二第十集 谨之三第十一集 谨之四……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4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百家讲坛》观后感4篇1 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000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明白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明白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大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能够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此刻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博望,火烧新野……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百家讲坛》观后感4篇2 放假回家的时候,爸妈推荐我有时间的时候看看中央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 对于这一个节目,我以前就有耳闻,前几年很火,像易中天老师品三国,于丹老师讲论语,讲的很好,很为人津津乐道,也成了一段时间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因为上学,所以看电视少。趁放假的时候这才有机会看了些。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叫妙! 我一开始看的是赵玉平老师讲的《刘备的谋略》,才听了一会我就入迷了。赵老师的语言很风趣,而且很接地气,时不时地以古论今,让人听了不乏味,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是一丁点也不觉得的累。 我听了一集又一集,很感兴趣,一直到饭点了,爸妈叫我吃饭的时候,还有点恋恋不舍的按了暂停。 吃饭期间,我和爸妈聊起来刚刚听到的新知识,把其中评论刘备,吕布等人的性格等等和我们自身还有周边人联系起来。看得出来,爸妈听的也很开心,也许,他们也觉得这个栏目对于我,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的.目的。 窥一斑而知全貌,虽然我才看了一个老师所讲的,但我真觉得《百家讲坛》是个特别好特别好的节目。以前学历史,就觉得是老师一行行地对着课本念,留一些知识点,感觉很枯燥,而通过这个栏目,这些老师如此精彩的讲解,一下子发现历史真的是太有趣了,听那些伟大的古人的事迹发现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真实的普通人,却是比我们更勤奋努力,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这个栏目让我更深地明白了这些字里行间的意义。 大爱《百家讲坛》,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 《百家讲坛》观后感4篇3 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最近一期节目是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暴虐无道,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听了王教授精辟的讲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对秦始皇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许多这位“始皇帝”鲜为人知的故事。世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不一。 他有许多伟大的功绩,像众所周知的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水路等等。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国,由于没有听取老将军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了没有经验的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亲自去王翦家认错,请王翦亲征伐楚。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错就改的品质和他宽厚的胸襟气度。当然秦始皇犯的错误也不少,他增加税赋,刑法严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听信术士的邪说歪道,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他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虽然保卫了领土,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迹,却也埋葬了无数的生命,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百姓们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王立群教授还告诉我们,“焚书坑儒”这个典故也是有争议的。“焚书”应该是指焚烧经书,“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读书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经书,坑术士”,这是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 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与秦朝有关的“奇货可居”、“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等成语的由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百家讲坛》观后感4篇4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x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 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一款著名的科教讲座式栏目,该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逐步发展至今,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百家讲坛》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百家讲坛观后感】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xxx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百家讲坛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赵玉平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的(1、2、3)篇,受益无穷。在这里,我认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仔细认真地思考,镇定无比。对待领导,谦虚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认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现在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现在顶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会用兵,而且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喻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讲坛里,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转弯!可以人往前走,头往后看。我还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杀人!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但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经常梦见我在梦里杀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他杀的人,还一直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办法,他会梦中杀人。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近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 百家讲坛里讲的都十分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 【篇三:《百家讲坛》观后感 】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篇四:百家讲坛观后感】 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节目是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暴虐无道,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听了王教授精辟的讲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对秦始皇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许多这位“始皇帝”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不一。他有许多伟大的功绩,像众所周知的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水路等等。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国,由于没有听取老将军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了没有经验的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亲自去王翦家认错,请王翦亲征伐楚。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错就改的品质和他宽厚的胸襟气度。 当然秦始皇犯的错误也不少,他增加税赋,刑法严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听信术士的邪说歪道,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他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虽然保卫了领土,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迹,却也埋葬了无数的生命,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百姓们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 王立群教授还告诉我们,“焚书坑儒”这个典故也是有争议的。“焚书”应该是指焚烧经书,“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读书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经书,坑术士”,这是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与秦朝有关的“奇货可居”、“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等成语的由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呢?那么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们就相约《百家讲坛》吧! 【篇五:观《百家讲坛》有感 】 今年寒假,我为了增长知识,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知道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知道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武武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的好看,而胡编乱造的。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篇六:百家讲坛观后感】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篇七: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里面给我们分析了书里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智深系列里拳打镇关西那段。我最喜欢的是描写鲁智深打镇关西的那段话。 那段话是这样写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鲍中山教授讲,它把鲁智深打人的情节描写得生动具体。鲁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里面“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把那血肉模糊的画面描写了出来。 鼻子,是用来闻味道的,所以打到鼻子,才会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在眼睛那里,“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打到了眼睛,色彩就全出来了。第三拳是打到太阳穴上。“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打到了太阳穴上,又会怎样呢?磬儿、钹儿、铙儿的声音都出来了。为什么《水浒传》里每写到搏斗厮杀的地方,总写得很血腥呢?鲍中山教授说,作者施耐庵生长的时代,战火不断,充满了战争。所以他才会把厮杀的画面写得那么血腥。我们一定要热爱和平,制止战争,世界才会更美好。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更喜欢看书,喜欢了解历史。我以后一定要多看《百家讲坛》。 【篇八:百家讲坛观后感】 回家有一段时间了,除了和哥们在一起抽烟,侃大山,就是看电视了,说实在的啊,电视上是真的没有什么好节目啊,电视剧还是以前那几个,翻来覆去的,这帮电视台也不知道烦不烦,一部春光灿烂猪八戒,每次放假在家看电视都能看到它,或许是它足够经典吧,可是再经典的看来看去,真是倒胃口! 拿着遥控板,把所有的电视台循环一遍,就是锁定不了要看的节目!前些日子,也就是几天前吧,CCTV10的百家讲坛把我吸引住了(真是不容易啊),那里正在由北师大第2附中的高级教师 纪连海 (当时我怀疑他跟他要讲的主人公有血缘关系,要不然他怎么研究的那么透啊?!) 正说纪哓岚。提起纪哓岚,估计很多人会想到由张国立,张铁林,王刚这个铁三角倾力奉贤的铁齿铜牙纪晓岚123。但是纪老师口中真实的纪晓岚可是 跟电视荧屏上的纪晓岚出入很大啊,可以说的上是天上地下,也正是这点把我牢牢的固定在了CCTV10的这个百家讲坛的节目中,我每天例行公事般的12点45准时收看,晚上的重播也不放过! 其实当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开门见山的指出很多纪晓岚本人跟电视上的他截然相反的事实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意外,毕竟电视剧是门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夸张。但是当把这些事实再跟电视剧里的情节一对照,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事,既能加深对纪晓岚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又能锻炼一下自己的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电视剧里张国立塑造的纪晓岚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但是真实的纪晓岚呢,走漏风声,阻止朝廷抄查卢见曾,刚开始还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他何必救卢给自己找麻烦呢,后来明白了,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卢的孙子卢荫文,且不说他和卢见增有亲戚关系,就算他不为这个救卢,他也得为他的女儿着想吧,万一乾隆一怒之下对卢见增株连九族,老纪的大女儿肯定也会上断头台的,所以他必须救他女儿的,无论是看在他与卢是亲戚的关系,还是为了救他的女儿的父母心,他这样做是符合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亲情至上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宗旨吧!在我们国家最不好还的债是亲情债,最不好过的关也是亲情关,历史上的那些在官场上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大臣能有几个,或许会想到包拯,那也是个艺术塑造的人物,一切都是未知的。 纪连海说过这么个纪晓岚的讽刺别人的故事,一个中书科想请教他对个对子,上联是:水部失火,金XX大兴土木!这个中书科是南方人,但是却长的像北方人,纪就对:南人北相,中书科什么东西!你说可气不可气啊!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对这个也有描述,但是不是这样的,对于这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的,电视里面是和申给纪出的这个上联想刁难一下老纪,老纪看看和申,张口就说:北人南相,和中堂什么东西!哈哈,当时和申这个大贪官立马无语ING! 唯一遗憾的是,关于老纪的故事要到3月才能继续了,那时候我就开学了,看不上了,我也无语ING!
百家讲坛里面,哪个老师讲的最好?
央视的《百家讲坛》从2001年开播,到现在快有20年时间了,一度在观众当中掀起一阵古代文化浪潮。 观众不仅喜欢看节目本身,还喜欢里面讲历史的名师,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等等,节目裏大多数是一些男老师,於丹和蒙曼是男人当中少有两个知识女性。 继於丹之後,又一比特国学大师被赶下台 《百家讲坛》是非常受观众喜爱的一旦文化类节目,从2001年开播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因为《百家讲坛》所邀请的都是各大名校的教授,有身份且有一定名气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於丹,便受邀在《百家讲坛》讲述了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这本书记录的是圣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讲学和对话片段,自古以来便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对中国文化有著重要的影响。 於丹讲的论语观点鲜明,囙此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但是於丹走红之後却开始越来越自大了,在其他栏目讲述论语时,甚至参入了许多的主观臆断,甚至是曲解《论语》的内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影响不可谓不大。 除此之外於丹的生活作风也一直为人所诟病,有一次於丹在北大做演讲,竟被自己的学生哄下讲台,从此以後便彻底的跌落“神坛”了。 继於丹之後,又一比特“国学大师”受到了广泛的争议,这位国学大师就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 蒙曼做错了什麼? 蒙曼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这些现代文明,带到了不该出现的场合,我们也知道,在一些大型的场合,讲这些文明应该以最严肃最初始的态度去讲,不应该娱乐化,也不应该在套用现代文明。 真正瞭解过这些知识的人,他都有一些知识底蕴的,这些底蕴让他知道这些知识的传播管道以及思想,所以,如果套用现代文明,把它娱乐化,就像看小孩子打架一样,显得特别无聊,很幼稚。 这样的管道,就会造成一个後果,这个後果就是让这些专业的人,看起来并不专业,或者所表达的东西并不好,看似很吸引人。 从专业的角度去说,这不是一个专业的态度,也不是一个专业老师该做的事情。 人无完人 更何况蒙曼的解释并未出错,却遭受了长达一段时间的网络谩骂,即使後来被情绪控制的人们回过神来察觉到了真相,又有几个人会为当初误解谩骂她而诚心道歉呢? 所以说,当我们在互联网上瞧见言辞激动的言论之时,不要草率相信,并且胡乱地被卷入情绪的浪潮之内,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子弹飞一会,让真相慢慢浮现出来。 蒙曼教授虽然在历史学上有很多自己的见解,也能够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观点。 但是她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尤其是在做电视类的文化节目的时候,还是需要再积累一定的经验,讲解时也要更加严谨一点。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她也配叫大师? 毕竟现在的大师太多了,但真正肚子裏有墨水的,却并不多。
哪些人上过百家讲坛?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x0d\x0a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x0d\x0a高日晖:文学博士、大连大学副教授\x0d\x0a胡金兆: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北京市文联退休编审\x0d\x0a喻大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x0d\x0a王树增:国家一级作家、大校军衔\x0d\x0a段怀清:浙江大学副教授\x0d\x0a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x0d\x0a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x0d\x0a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x0d\x0a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x0d\x0a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x0d\x0a康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x0d\x0a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x0d\x0a乔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少将,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x0d\x0a张望朝: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x0d\x0a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x0d\x0a李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x0d\x0a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x0d\x0a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x0d\x0a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x0d\x0a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x0d\x0a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x0d\x0a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x0d\x0a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x0d\x0a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x0d\x0a梁小民: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x0d\x0a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x0d\x0a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渤海大学特聘教授\x0d\x0a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x0d\x0a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x0d\x0a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x0d\x0a赵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x0d\x0a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x0d\x0a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x0d\x0a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x0d\x0a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x0d\x0a叶广芩: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x0d\x0a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x0d\x0a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x0d\x0a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x0d\x0a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x0d\x0a淳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x0d\x0a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x0d\x0a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x0d\x0a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x0d\x0a刘心武:当代作家\x0d\x0a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x0d\x0a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x0d\x0a马骏:法学博士\x0d\x0a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x0d\x0a张少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x0d\x0a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x0d\x0a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x0d\x0a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x0d\x0a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x0d\x0a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x0d\x0a曾仕强: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x0d\x0a姜安: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x0d\x0a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x0d\x0a张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员\x0d\x0a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x0d\x0a梅铮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员\x0d\x0a王启涛:西南民族大学教授\x0d\x0a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x0d\x0a袁腾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北京市高级教师\x0d\x0a赵晓岚: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x0d\x0a江英:教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正师职,大校军衔\x0d\x0a郦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x0d\x0a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六部: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x0d\x0a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x0d\x0a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千古中医人物之华佗》、《文景之治》(录制中)\x0d\x0a纪连海:《正说和_》、《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李连英》、《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x0d\x0a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弟子规》(录制中)\x0d\x0a金正昆:《身边的礼仪》、《金正昆谈现代礼仪》\x0d\x0a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x0d\x0a蒙曼:《武则天》、《太平公主》、《唐玄宗》(录制中)\x0d\x0a乔良:《新解三十六计》\x0d\x0a康震:《诗圣杜甫》、《苏轼》、《诗仙李白》、《李清照》、《唐宋八大家》(录制中)\x0d\x0a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出书时与上一讲座合编为《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x0d\x0a隋丽娟:《慈禧》、《奕??》(即将播出)、《孝庄》(即将播出)\x0d\x0a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千古中医人物之扁鹊》\x0d\x0a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x0d\x0a马骏:《二战人物》\x0d\x0a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贾元春,妙玉,宝玉,黛玉,宝钗,湘云,众人物结局,情榜多个单元)\x0d\x0a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x0d\x0a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x0d\x0a姚淦铭:《老子》\x0d\x0a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x0d\x0a方尔加:《孔子》、《汉代国策风云》\x0d\x0a李蕾:《红旗渠的故事》\x0d\x0a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品三国人物》\x0d\x0a吴建民:《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吴建民盘点2004中国外交》\x0d\x0a马未都:《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玉器收藏》、《马未都说杂项收藏》\x0d\x0a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嘉庆皇帝》、《咸丰皇帝》(即将播出)\x0d\x0a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祝传奇、孟姜女传奇、牛郎织女传奇、白娘子传奇)\x0d\x0a周岭:《周岭解密曹雪芹》\x0d\x0a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x0d\x0a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录制中)\x0d\x0a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录制中)\x0d\x0a赵晓岚:《金戈铁马辛弃疾》、《李煜》\x0d\x0a江英:《回首开国大典》\x0d\x0a郦波:《风雨张居正》、《海瑞》(录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