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即墨

即墨历史简介 关于即墨历史简介
即墨历史简介 关于即墨历史简介
提示:

即墨历史简介 关于即墨历史简介

1、即墨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据以确认远在4000年前,人们就在这一地区过着原始的社会生活。(商、周时,即墨属莱夷地。公元前722年,“纪人伐夷”,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莱共公奔棠”,棠属莱夷,古城址在今移风店乡古城村。齐灭莱后,即墨属齐。公元前347年左右,齐威王以万家加封即墨大夫。当时的即墨城在今平度县东南部朱毛村一带。战国时期,即墨城是一个富庶繁华可与都城临淄媲美的地方。在古代货币中,有即墨“刀币”,其面文字样迄今已发现“节墨法化”、“节墨之法化”、“节之法化”数种之多,以此足见即墨在经济贸易上的地位。后来的田单以火牛破燕军之战,更使即墨成为历史名城。

2、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属齐郡。公元前206年,项羽徙田市为胶东王,公元前164年,汉文帝立熊渠为胶东王,公元前154年和公元前148年,汉即墨历史简介 景帝先后立刘彻、刘寄为胶东王,都以即墨城为都城。

3、西汉时,今即墨县境内除含有古即墨县的东南部外,尚包括壮武县、皋虞县、不其县等地。壮武县城在今蓝村镇古城村,皋虞县城在今温泉镇东皋虞村,不其县城在今崂山县城阳之北,另有泛乡侯城在今留村乡舞旗埠东。新莽时期,即墨改称为“即善”,壮武改称为“晓武”,皋虞改称为“盈庐”。新灭后,“即墨”等旧名恢复。东汉建武年间,皋虞县废除。魏、蜀、吴三国鼎立时,即墨、壮武、不其三县均属于魏,即墨县隶北海国,壮武县隶城阳郡,不其县隶东莱郡。晋统一后,即墨、壮武两县的隶属关系未变,不其县属长广郡,且为郡治所在。十六国时期,即墨一带在约100年间,隶属关系转移无常,大致先后属于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燕等国。南北朝时期,隶属于宋时,壮武县废除;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即墨县与不其县同时废除,并入长广县。

4、隋朝,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重建即墨县于今址,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三县故地,属莱州(东莱郡)。唐及五代时,属河南道莱州。宋时,属京东东路莱州(东莱郡)。金改京东为山东,属山东东路莱州定海军。元时,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先后隶益都路、淄莱路、般阳路莱州;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隶胶州府:1265年(元世祖至元二年),即墨县再次被废,析地入掖县、胶水(今平度县);约在1349年(元至正九年)前恢复建制。明时,属山东省,初隶青州府,1376年(明洪武九年),归胶州领属莱州府。

5、元末明初,倭寇不断侵扰我国沿海地区。即墨东南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海防重地。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在县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1402年(明建文四年)置鳌山卫(在今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6、清代,即墨县属山东省登莱青道莱州府,清末改属胶州。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德国侵略者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胶州湾,强迫清廷划出沿岸的部分土地为德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的白沙河以南地区(今青岛市及崂山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里仁乡的阴岛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失利,无暇东顾,1914年,胶澳租界又为日本夺去,至1922年才为中国收回,置胶澳商埠,后称青岛市。

7、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3年(民国2年)废府设道,即墨县属山东省胶东道。

8、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1938年1月17日,即墨城沦陷。日伪政权于1939年6月将即墨县划属青岛市,设“即墨区”。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日伪政权随之消灭。1941年,国民党领导的即墨县政府在莱阳成立。1942年9月2日,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于即墨县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属移风店乡)建立。1943年8月,大致以烟(台)青(岛)公路为界分为两县,路西地区为即墨县,路东地区为即东县,分别建立民主政权。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

9、解放战争时期,即墨县、即东县民主政权同属胶东区南海专区。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东两县也随即全境解放。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春撤销南海专区,即墨县和即东县同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改属青岛市;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

11、1987年的县界是:北邻莱西县和莱阳县,东北隔丁字湾邻海阳县,西北以大沽河为界邻平度县,西邻胶州市,南邻崂山县,东临黄海。

即墨古城的历史状况
提示:

即墨古城的历史状况

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临淄遥相对峙,并夸富饶。 即墨大夫的辉煌业绩,齐威王的惊人“一鸣”,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稍后,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 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然而这个新生事物在随之而来的一场改朝换代的纷乱中似乎有些动摇。 汉初,高祖刘邦的孙子刘熊渠被封到这里称“胶东王”。 继之,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彻、刘寄也被封遣于此。 此后,刘姓的子孙先后有六七位王子在胶东王的封地里坐享荣华富贵,他们的权力笼罩着大半个山东半岛。 兼做着“国都”的即墨县城,也成为胶东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王莽“新”了一阵,即墨被改名“即善”,但这个新名称很快随着新莽政权的垮台而被取缔;当然,“即墨”的老名称也随着刘姓皇位的复辟而得以恢复。 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积淀,有太重的背负。 即便是“即墨”这个名字,也引人遐思。 即墨本地人都将“即墨”称为“即密”或者“即魅”(音),即便是外来朋友也常常故意学念“即密”或者“即魅”二字,以显示自己对即墨的熟悉和亲切。 那么 ,即墨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据史料记载:“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设,其来久远,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联海,不改其常。 ”  原来,“即墨”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田单破燕处)地临墨水(源出平度市古墨山,今之猪洞河)而得名。 因山、河而取名,在中国地名学中十分常见,即墨也不例外。 “即”,是指临近、靠近;“墨”,便是指墨水河。 不同朝代,编制和辖区几经变革  商、周时期,即墨属于莱夷的管辖范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封邦建国,市域西部为夷国封地;公元前722年“纪人伐夷”(纪国在今寿光市东南,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 公元前567年,齐国灭了莱国后,齐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城址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 而后的战国时期,即墨故城非常繁荣,可以与齐国首都临淄相提并论。 秦一统天下后,实行郡县制,把即墨定为县。 当时胶东半岛是胶东郡,该郡的中心便是即墨。 西汉时期,把胶东郡分为胶东国和东莱郡,即墨归胶东国管理。 胶东国下设即墨、昌武、下密、壮武、郁秩、挺、观阳、邹卢8个县,而即墨城被作为“国都”,自然成为胶东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秦汉到南北朝的700多年间,虽然朝代变换不断、战乱不断,但即墨县的编制一直没有改变。 南北朝的宋代时,壮武县被废除,并入即墨县。 南北朝末期,即墨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变故。 公元556年,即墨县、不其县县制被废除,一同并入长广县(今平度市)。 短短25年之后,隋朝建立。 公元596年,县制恢复重建,即墨县县境版图包括原壮武、皋虞、不其三县故地,包括现在的即墨市、崂山区、城阳区和青岛市内四区的广袤地域。 古人在县治的选择上很有讲究,煞费苦心,也富有远见,即墨县新城址坐落在盟旺山下,城南的淮涉河呈元宝状环绕古城,墨水河是旧城南面的一条小河,发源于马兰岭 ,在石棚水库之北,南北向注入淮涉河,后人习惯将淮涉河称墨水河(1986年正式命名)。 这一县境行政区域和县治的确立,在隋末至清末的千余年延续未变。 百年即墨沧桑巨变  清朝末年,即墨经历了又一次重大历史变故。 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曹州教案为借口,占领了即墨县南部海域和部分陆地,1898年,强迫清 *** 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胶州湾海面 、潮平周边 100华里、陆海总面积 1128.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551.7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胶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的白沙河以南的地区(仁化乡的大部分、里仁乡和福海乡的一部分)。 从此,即墨失去了她的“南乡”,也失去了一块最具发展前景的地方,这块地方就是后来的青岛市市区。 1935年,国民 *** 又将当时隶属于即墨县海润乡的崂山东部地区划入青岛市。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1949年5月26日,即墨全境获得解放。 即墨县于1957年10月划归青岛市。 1961年,即墨县的城阳、棘洪滩、马哥庄、河套、阴岛(今红岛)5个公社划归崂山县,形成了现在的城市境域。 1989年,即墨撤县建市,即墨市成为青岛的近郊市。 公元596年,隋朝在政权得以稳固之后,开始步入建设时期,于是一度被前朝废除的即墨县得以恢复和重建。 县城从原址向东南方向大踏步地迈进了40多公里。 这个新城址的确定,必是一位见识卓越者的抉择,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失为一个非常优佳的方位:傍山可以放牧,近海利于渔盐,西面千顷良田,左右河流萦绕,水质优良而且水源丰足。 从此,这里便出现了一座新的即墨城,并开始了新的历史载荷,漫漫的岁月增长记录着它的经历,到2096年时,将是它饱经沧桑1500岁的纪念之年。 1897年11月,即墨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历史变故,德国的侵略者猝然用兵侵入胶州湾,占领了即墨县南部海域和部分陆地;翌年3月进而强迫清 *** 签定了《胶澳租界条约》,划地为“乐园”,在其中享有种种特权;这个“乐园”当时被称为“胶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之白沙河以南的地区。 无疑,这在即墨县的版图上被割去了一块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地方,这块地方即是后来的青岛市。 而今天,即墨县则成为青岛市的北面属县之一。 于是,今天即墨县的版图得这样描绘:它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00′,北纬36°18′—36°37′;东濒黄海,南倚青岛、崂山,北与莱西县毗连,西与胶州市、平度市为邻,东北衔接莱阳市,面积1780平方公里,纵距36公里,横长76公里;内辖10个镇,20个乡,1033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