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孔德成

孔子的78代嫡孙是谁?
孔子的78代嫡孙是谁?
提示:

孔子的78代嫡孙是谁?

孔子第78代孙是“维”子辈,有孔维益、孔维宁。 孔维益(1939年–1989年2月26日),孔子的第七十八代嫡孙,是末代衍圣公、前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2008年逝世)长子。 孔维益因心肌梗塞形成循环衰竭,于1989年2月26日凌晨病逝,享年五十岁。生前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后在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文。孔维益为孔子第七十八代裔孙,为世袭“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法定继承人。 孔维益不幸逝世,造成孔门圣裔隔代传承,下一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继承人为孔维益独子孔垂长。 2、孔维宁 孔维宁(1946年-2010年6月10日),孔子第七十八代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次子,为黎明技术学院教授,曾任述圣奉祀官并代理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2004年,由其侄孔垂长出任“见习”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10年6月10日,因心力憔悴,在台北去世。 扩展资料: 孔子后代辈分排序: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用作孔姓行辈: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维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维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姓家谱

孔德成是孔子第几代?
提示:

孔德成是孔子第几代?

在孔德成之后已经取消了衍圣公的称号,所以孔德成是末代衍圣公,后代不再有衍圣公这个称号,只有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德成,字玉汝,号达生。是孔子的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最后一代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教授,曾任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等职。是“台湾”唯一的世袭官员,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负责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