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温柔蚕食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为什么称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为什么称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提示: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为什么称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在4月2日的下午,中科院“探索一号”航次22天内连续执行了22个深潜潜次,顺利返航,中科院“探索一号”自3月10日起,完成了南方海洋实验室支持的“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项目。 本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之所以是如此重要的成果是因为在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而南海鲸落就是其中之一。 鲸落,是个死亡与温柔并存的一个词,被誉为深海生命的“绿洲”。当鲸鱼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便会找一片安静的海域孤独的离去,然后尸体会沉入几千米的深海,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浪漫的名字——鲸落,大致可以分为移动清道夫、机会主义者、化能自养、礁岩四大阶段。 移动清道夫阶段:是指在鲸鱼下沉到深海的过程中,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鱼尸体中的柔软组织为食的一个过程,这一阶段可以持续4~24个月,主要取决于鲸鱼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90%以上的鲸尸将会被分解掉。 机会主义者阶段:机会主义者也就是机会种,会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鲸尸,鲸骨)变化从而快速繁殖。这个过程中,一些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多毛类以及甲壳类动物可以以残余的鲸鱼尸体来作为栖息环境,一边生存,又一边啃食残余的鲸鱼尸体来改变自身所居住的环境。 化能自养阶段:是指一些大量的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来分解其中脂类的一个过程,此过程中以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来作为氧化剂而产生出硫化氢。然后化能自养细菌来将这些硫化氢作为它们的能量来源,从而获得能量,同时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其他生物也会有能量补充。礁岩阶段:是指残余的鲸鱼尸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完后,最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的一个阶段。 经过我们人类的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1万多个生物体依靠鲸落生存,甚至还能够促成新物种诞生呢! 海洋中的巨兽——鲸类动物。鲸类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出来的,鲸类动物们的体形差异很大,鲸目体长1~30余米。 鲸类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均呈流线型,皮肤裸露,仅吻部具有少数毛,无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体内仅有1对小骨片,尾末皮肤左右扩展而成水平尾鳍,无耳廓。 由于皮肤下有1层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和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与鱼类类似,所以俗称为鲸鱼。不过这种相似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由于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同鱼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鲸类动物是哺乳动物。 众所周知,处于深海的生物一般都处于食物贫瘠的状态,而在一头鲸鱼死亡之后沉入海底,为什么会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呢? 一鲸落,万物生。我们可以从鲸落的全过程我们来看,首先,鲸落可以为众多食腐动物和厌氧生物提供食物,鲸类有着非常庞大的身躯,因此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快速分解。 所以当鲸鱼沉入海底时,就会像陆地上的生物死去一样,它们的肉可以喂养许多食腐动物,曾经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次鲸落形成的生物聚落能够持续数十甚至上百年。 其次,鲸落还为许多的底栖生物提供生存生境,在海底中大多都是平原,而鲸落的出现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环境变化。 据了解,当鲸鱼被食用的剩下一下内脏后,成年蓝鲸的心脏可以达到两辆车的大小,完全能够让两个成年人自由进出,这一定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天然“乌托邦”,也为它们提供了一定的有机质来源。 另外鲸落还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或许大家应该都清楚深海的生产力大多都依靠化能自养细菌供给,但是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候鲸落就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它促进了营养物质向下运输,以此来供给深海的生物,也促进了化能自养细菌产生更多的能量。 总结。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唯一有生命体星球,孕育着很多生命,而每个生命体在地球上都要遵循着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像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食物链,然后一级一级的环环相扣,从而保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鲸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促进了新生物种的产生,主要就是因为这类物种只出现于鲸落这一特定环境,而科学家们对此生物并没有在其它海洋生境中发现。 在未来,鲸落里的秘密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全球不足50个的鲸落,在我国南海首次被发现,这意味着什么?
提示:

全球不足50个的鲸落,在我国南海首次被发现,这意味着什么?

鲸落,是指鲸鱼死后沉入深海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与海底热泉口,海底冷泉口一起被称为深海的绿洲。 目前,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长约3米的鲸落生态系统,鲸落的发现,是本次航行的重要成果之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国际上发现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南海鲸落就是其中之一。 鲸落的形成 鲸落的形成,和鲸鱼的死亡有关,一般情况下鲸鱼死亡后,会逐渐沉入海底。但在沉入海底时,以鲨鱼为代表的食肉、食腐海洋生物会将鲸鱼上的肉类消灭干净,随后一些小型的鱼虾、以及其他海洋生活会吃掉附在鲸鱼骨头上的肉类,由于鲸鱼体型庞大,蛋白质较多,因此整个过程大概会持续4-24个月之久,这个阶段就是鲸落第一阶段,也被称为移动清道夫阶段,目前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南海鲸落就位于这一阶段。 当鲸鱼身上的蛋白质被消灭掉大多数之后,无脊椎动物会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它们一边把鲸落当成居住地,另一方面会把鲸落当成能量来源,啃食鲸落中的碎屑以及蛋白质颗粒为生,这一阶段是鲸落第二阶段,也被称为机会主义者阶段。 等到鲸落身上最后一小片碎屑被清除干净时,接下来会轮到微生物登场,大量的厌氧细菌会分解鲸落中的脂类分子,而且鲸鱼骨头在腐烂时也会产生硫化氢,其中一些细菌可以直接从硫中提取能量使用,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化能自养阶段,是鲸落的第三阶段。 当鲸落最后的价值被盘剥干净后,鲸落的矿物遗骸又会化身礁石,为底栖生物们提供庇护场所和居住地。 南海鲸落 南海鲸落的发现,之所以引起国内外关注,是因为这具鲸落的尾部依然存在着肌肉,可能是刚刚死亡不久的鲸鱼,也就是说该鲸落刚刚形成,有助于科学家长期观察跟踪了解鲸落的每个阶段。要知道,这样的鲸落对于生物学家而言可谓是可遇不可求。 自然环境下,鲸落非常罕见是因为鲸鱼数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有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被冲击上岸,以及沉积在深海中,无法被人类所观测到;再加上海底非常广阔,人类能搜寻的地方有限,导致鲸落被发现的概率较低,而且即使被发现,大多也属于鲸落的第二、第三阶段,像南海鲸落这样位于第一阶段的非常罕见。 据我国科学家透露,此次发现的鲸落位于南海中部海山上,根据形态特征估计,这是一种齿鲸的尸体,很有可能是鸟嘴鲸。 在该鲸落附近,有数十只红虾、蠕虫以及铠甲虾等生物的分布,这种小型的生态圈可以维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在一些研究中,科学家报告说在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2490个生物依靠鲸落而生存,一旦鲸鱼的数量减少,这些生物可能也会跟着灭绝。 鲸落和海洋生态系统 在地球上,大多数生物都需要依赖太阳光来获取能量,你我也不例外。我们知道,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而人类会利用植物来间接获得太阳能,像植物——人类这样的系统就叫做:太阳能生态系统。 然而在深海中,由于海水隔绝了太阳光线的传播,导致海底生物因无法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只能依靠海水上层的浮游生物降落来获取能量,因为上方能够飘到海底的能量较少,因此海底的生物种类以及数量有限。 但是在深海存在着3种较为奇特的生态系统:海底热泉口生态系统,海底冷泉口生态系统和鲸落生态系统,在这三个地方生活着大量的生物。 海底热泉口以及海底冷泉口是通过氢离子浓度差来提供能量,所以即使没有太阳光,这里依然生机勃勃。 鲸落较为特殊,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生产食物,比如:细菌会将鲸落中的物质转化为硫化氢,而其他微生物依赖硫化氢转化为能量,供其他生物食用。 据了解,一座鲸落可以持续为当地生物提供10-80年的能量。等到鲸落被彻底分解干净时,栖身于此的生物便会离开,寻找下一座鲸落。 由此可见,鲸落对于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栖生物至关重要,这也对我们保护鲸鱼以及整个海洋系统提供了提供了另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