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经

《山海经》原文及翻译
《山海经》原文及翻译如下: 鹊山招摇山。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译文如下: 南山经中的首列山系叫做鹊山。鹊山的首座山叫做招摇山,它濒临西海上端。山上生长的树种多为桂树,并且蕴涵有大量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很像韭菜,开着一种青色的小花。这种草名叫祝余,人吃了这种草就没有饥饿感了。 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树一样,木纹是黑色的,它开出的花叶光芒四照。 这种树林名叫迷榖。人将这种花叶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上还有一种野兽,长相很像猕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它时而爬行,时而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名叫狌狌,人若吃了这种野兽就会变得非常健走。 山下的一条丽水向西流入大海。丽水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若将这种贝壳佩带在身上可以防止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南经》原文译文
《海内南经》 【原文】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译文】 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闽地的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方。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桂林的八棵树很大而形成树林,处在番隅的东面。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岸。郁水发源于湘陵南山。另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柏虑国。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那里的人是人的面孔而长长的嘴唇,黑黑的身子有长毛,脚跟在前而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张口大笑;左手握着一根竹筒。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氾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面。猩猩能知道人的姓名,这种野兽的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人的面孔,生活在帝舜葬地的西面。猩猩的西北面有犀牛,它的形状像一般的牛而全身是黑色。夏朝国王启的臣子叫孟涂,是主管巴 地诉讼的神。巴地的人到孟涂那里去告状,而告状人中有谁的衣服沾上血迹的就被孟涂拘禁起来。这样就不出现冤枉而有好生之德。孟涂住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在丹山的西面。丹山在丹阳的南面,而丹阳是巴的属地。窫窳长着龙一样的头,住在弱水中,处在能知道人姓名的猩猩的西面,它的形状像貙,长着龙头,能吃人的。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黄色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是建木。这种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在地之西的弱水边上。氐人国在建木所在地的西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却是鱼的身子,没有脚。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 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旄马,形状像普通的马,但四条腿的关节上都有长毛。 旄马在巴蛇所在地的西北面,一座高山的南面。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都在西北方。 扩展阅读: 山海经(中国志怪古籍)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
《山海经》——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作者:集体收编 文体:神话 成书年代:战国一作者介绍 《山海经》旧称大禹、伯益所著,但经后人多次增补之后,已看不出大禹、伯益所著的迹象。书中又多次出现夏后、周文王等夏禹时代之后的人名地名,因此,夏禹、伯益著《山海经》之说难以置信。据《四库全书总提要》记载,《山海经》是周秦间人记的。后世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品,它是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经秦汉学声的最终修补而成的一部著作。 二作品档案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古籍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奇书。该书分《山经》《海经》两个部分。现存《山海经》共收十八篇,分《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31000多字。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五部分;《海经》包括《海内经》四篇、《海外经》四篇、《大荒经》四篇、《海内经》一篇。书中记载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离奇的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及思想状况。全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医学、动物、植物、矿产、水利、民俗、宗教、神话,等等。千百年来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读者。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期间,秦汉时代又有人对它进行了增补,《汉书·解志》中收录有十六篇。晋代的时候,郭璞为此书作了注释,明代的杨慎对其作了补注。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为最好的注本。 三内容概要 《山海经》以地理山川为线索,以上百个邦国的山水、风物,以及相关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其内容之广,如天、地、山、海、民俗、历史等等无所不包,是当时其他书籍所难比拟的。书中对于“十日”“十二月亮”“岁十有二”的记载,反映了十二天干,十二地支和一年十二个月,每十天为一句的原始历法和世界上最早的十进位法。书中还记录了较早的气象学的史料。在地理方面对于众多的山川、河流的记载和描述则确有其址,较为准确。该书将地理和人文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示出了一幅生动美丽、宽阔无比的人类生活环境的三维图画。 《山海经》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它的神话内容,书中出现的各种神祗四百多个,这些神祗的形象最接近我国古代原始形态的神话,它们总是一半呈动物,一半呈人形,带着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神祗以及和它们相关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刚刚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的一种愿望。 文学成就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中保存的神话是相当古老的,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像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等都深入人心,流传很广。《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虽然是片段的,但不少故事已经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甚至可以看到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山海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反映了人类始祖对待自然的态度,歌颂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山海经》以其奇特的思维,广博的故事,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并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后代很多著名作家,像屈原、蒲松龄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神话的精髓和力量。 名家点评 《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顾颉刚
《山海经》之“海内经”(2)
原文 :又有青兽如菟,名曰菌(艹为山,音jùn)狗。有翠鸟。有孔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又有不距之山,巧倕(古ruì今chuí)葬其西。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译文 :有一种青色的兽类,长的象兔子,名叫菌狗。还有翠鸟和孔鸟。
在南海之中,有衡山、菌山、桂山和三天子之都山。
在南方苍梧山和苍梧渊的中间,有一座九嶷山,舜帝埋葬在这里,它处于长沙零陵郡的界区内。
在北海之中,有一座蛇山,蛇水发源在这里,并向东流入大海。有一种五彩鸟,它一飞到空中,那种绚丽的颜色好像能遮盖整座乡村,人们把这种鸟称作翳鸟。还有一座不距山,一个巧手匠人名叫倕的,埋葬在此山的西面。
在北海之中,有一群总是携带着武器、常怀悖逆之心的人,他们都被反绑了起来,并被戴上了枷锁,这些人被叫做相顾之尸。
伯夷父生了西岳,西岳生了先龙,从先龙开始,才有了氐羌部落,他们都以乞为姓。
原文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厀以下有毛,马蹄善走。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shū)。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译文 :在北海的中间有一座幽都山,黑水发源在这里。山上集聚着玄鸟、玄蛇、玄豹、玄虎和有着蓬松毛尾的玄狐。有一座大玄山,这里的人被称作玄山人。有一个大幽国。还有一些长着红色小腿的人,他们被称作赤胫民。
有一个钉灵国,这个国家的人,膝盖以下长着浓密的体毛,有一双马蹄似的脚,善于奔走。
伯陵是炎帝的孙子,他与吴权的妻子生的女儿叫缘妇的欢好,缘妇怀孕了,三年后生下了鼓、延、殳三个孩子。从殳开始有了箭靶,从鼓和延开始有了钟,并因此创制了乐曲和音律。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就是鲧。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从番禺开始才有了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从吉光开始才用树木制成了车。
少皞生般,从般开始才有了弓和箭。
原文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定九州。
译文 :俊帝赐给了羿一把红色的弓和白色的带绳子的箭,让他去帮助下界的国家,于是,羿就到了下界,为了救济众多的人,他历经了各种各样的苦难。
帝俊生晏龙,从晏龙开始才制造出了琴和瑟。
俊帝有八个儿子,他们能歌善舞,从此,天下间才有了唱歌与舞蹈。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这才有了巧手工匠倕的称号,也是从此开始,义均教导下方的人们制作各种各样巧妙的器具。从后稷播种各种各样的谷物开始,他的孙子叔均发明了用牛耕地。大比赤阴(此称谓不详,据专家猜测可能是指后稷的母亲)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从禹、鲧开始挖掘泥土,疏通河道,平定九州的水患。
原文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 :炎帝的妻子是赤水部落的听訞,她生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临到江水后,生了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有着方形的头,而且头顶是平的,他恢复了他的祖父祝融生前掌管的土地,依然住在江水这个地方。后来,共工又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是生在当年的年末。
在那个洪水滔天的时代,鲧为了消除水患,不等到天帝的允许,私自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去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在羽郊杀了鲧。而从鲧的肚子里又生出了禹。天帝于是不得不让禹继续挖掘泥土,或填塞,或疏通河道来平定九州的水患。
( 《山海经》到此已全部译文完成。 明天有一篇读后心得分享给大家)
《山海经》原文译文——《海内西经》
原文: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东胡在大泽东。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译文:
山海经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