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十气然应

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的故事
提示:

阿基米德的故事

1、保卫祖国 公元前218年,叙拉古和罗马帝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时候,罗马军队的最高统帅马塞拉斯率领罗马军队包围了他所居住的城市,还占领了海港。 阿基米德虽不赞成战争,但又不得不尽自己的责任,保卫自己的祖国。阿基米德眼见国土危急,护国的责任感促使他奋起抗敌,于是阿基米德绞尽脑汁,日以继夜的发明御敌武器。 2、投石器和起重机 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种叫作石弩的抛石机,能把大石块投向罗马军队的战舰,或者使用发射机把矛和石块射向罗马士兵,凡是靠近城墙的敌人,都难逃他的飞石或标枪······阿基米德还发明了多种武器,来阻挡罗马军队的前进。 根据一些年代较晚的记载,当时他造了巨大的起重机,可以将敌人的战舰吊到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下使战舰在水面上粉碎。 3、镜子聚光。 太阳的光和热使地球上的万物生长,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那么,是谁最早想到把太阳能聚集起来加以利用的呢。 古希腊的叙拉古城遭到了罗马军队的侵袭。罗马军队乘着张帆的战舰,耀武扬威地驶向叙拉古港口,叙拉古城的青壮年和士兵们一起上前线去了,城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处于万分危急的时刻。 就在这时,老阿基米德为了自己的祖国又站了出来。他让妇女和孩子们每人都拿着自己家中的镜子一齐来到海岸边,让镜子对准强烈的阳光,集中照射到敌舰的主帆上。 千百面镜子的反光聚集在船帆的一点上,船帆燃烧起来7,火势趁着风力,越烧越旺,罗马人不知底细,以为阿基米德又发明了新式武器。就慌慌张张地退却了。 4、阿基米德之死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进入了叙拉古。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拉斯下了一道命令:“要活捉阿基米德。” · 在战争失败后,阿基米德对现实采取了学者的超然漠视的态度,专心致力于数学问题的研究。 有一天,阿基米德坐在残缺的石墙旁边,正在沙地上画着一个几何图形。一个罗马士兵命令阿基米德离开,他傲慢地做了个手势说:“别把我的圆弄坏了!” 罗马士兵勃然大怒,马上用刀一刺,就杀死了这位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被杀的消息传来,最为惋惜的就是那位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拉斯,他为阿基米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5、金冠的故事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腊语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将这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总结在他的名著《论浮体》中,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 扩展资料 阿基米德相关荣誉: 数学大师 阿基米德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特别是在几何学方面。 阿基米德的数学思想中蕴涵微积分,阿基米德的《方法论》中已经“十分接近现代微积分”,这里有对数学上“无穷”的超前研究,贯穿全篇的则是如何将数学模型进行物理上的应用。 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 阿基米德将欧几里德提出的趋近观念作了有效的运用。他利用“逼近法”算出球面积、球体积、抛物线、椭圆面积,后世的数学家依据这样的“逼近法”加以发展成近代的“微积分”。阿基米德还利用割圆法求得π的值介于3.14163和3.14286之间。 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积是其内接最大圆面积的四倍,又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阿基米德研究出螺旋形曲线的性质,现今的“阿基米德螺线”曲线,就是因为纪念他而命名。另外他在《数沙者》一书中,他创造了一套记大数的方法,简化了记数的方式。 阿基米德的几何著作是希腊数学的顶峰。他把欧几里得严格的推理方法与柏拉图鲜艳的丰富想象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从而“使得往后由开普勒、卡瓦列利、费马、牛顿、莱布尼茨等人继续培育起来的微积分日趋完美”。 天文研究 阿基米德发展了天文学测量用的十字测角器,并制成了一架测算太阳对向地球角度的仪器。 阿基米德还曾经运用水力制作一座天象仪,球面上有日、月、星辰、五大行星。根据记载,这个天象仪不但运行精确,连何时会发生月蚀、日蚀都能加以预测。 阿基米德还认为地球可能是圆的。晚年阿基米德开始怀疑地球中心学说,并猜想地球有可能绕太阳转动,这个猜想一直到哥白尼时代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 阿基米德名言: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2、即使对于君主,研究学问的道路也是没有捷径的。 3、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 “得不到 ”和“已失去 ”,而是 “已拥有 ”。 4、如果理智的分析都无法支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 就交给心去作主吧! 5、人生最大的烦恼,不是选择,而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不知道到了生命的终点,自己想有些什么人在身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故事
提示:

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诗歌伟大的数学家,关于他的生平没有详细记载,但关于他的许多 故事 却广为流传。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阿基米德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阿基米德的故事篇一   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   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起誓,你说的事真是奇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撬起来呢?"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相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 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国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 魔术 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相信他……"    阿基米德的故事篇二   据说,在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总是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于是,他请来阿基米德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重,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当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回家时,阿基米德已经在作实验;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人们今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的故事篇三   公元前213年,罗马帝国派大批战船开进地中海的西西里岛,想征服叙拉古王国。   几次水战下来,叙拉古王国被打得大败,只得固守叙拉古城堡,等待罗马的进攻。   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阿基米德和国王站在城堡上观察着海面。 远处那一只只仅露出一些桅顶的罗马战船慢慢地越变越大。   城堡中兵力很少,国王把希望的目光投向聪慧无比的阿基米德,询问道:   “听说您最近叫人做了很多的大镜子,这里面有些什么名堂?”   阿基米德朝遥远的敌船一指说:“只要我们把罗马的战船消灭掉。他们就彻底失败了。而今天,他们灭亡的日子就要到啦,因为我们有太阳神助威。”他指着头顶的火盆般燃烧的太阳兴奋他说。   国王说:“您一向不信神,怎么今天倒对太阳神这么感兴趣?”   阿基米德认真地对国王讲了一番话,国王将信将疑,不过,最后还是点头说:“那么,就照您所说的试试吧。”   阿基米德让传令兵通知几百名士兵搬来几百面镜子。大家在阿基米德的指挥下,所有镜子一起向一艘战船的白帆上反射去灼热的阳光。不一会儿,白帆冒出缕缕青烟,海风一吹,“呼”地起了火。火势一会儿就变大了。罗马侵略者狂叫起来,纷纷往海里跳,有的烧死,有的淹死。后面的战船以为叙拉古人施了什么妖术,吓得调转船头便逃。   叙拉古国王兴奋地问阿基米德,“你这取火镜怎么真能向太阳神取来火呢?”   阿基米德说:“几百面镜子,它们反射出的阳光,集中到一点,这个点的温度会变得很高很高,所以船帆很容易就能起火了。不过,假如没有太阳的帮忙,我们是无法取胜的。”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
提示: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胸怀中蕴藏着丰富的学问,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广阔;内心深处充盈着诗书的气息,自然流露出华丽的气质。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学识和才华。"胸藏文墨虚若谷"表示诗人的胸怀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就像宽广的山谷一样空旷无边。"腹有诗书气自华"表示诗人内心深处充盈着诗歌和书籍的气息,自然流露出华丽的气质。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学问和才情,以及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什么?
提示: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什么?

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受书本的影响,言谈举止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 一、原文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二、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三、出处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嘉祐六年(1061),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