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历史上第一位火炬手,历史上第一位火炬手是

本文目录索引

1,历史上第一位火炬手是

1936年奥运会火炬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克虏伯工厂制造,本届奥运会火炬体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钢材料制成,铁元素部分为了防止氧化,进行了消磁处理,故对磁铁没有反应。在手柄部分刻有“Fackelstaffel-Lauf Olympia-Berlin 1936(奥林匹亚火炬接力-柏林1936)”字样。字体上方还有奥林匹克五环和德国的鹰徽标志,字体下方绘有本次火炬传递的路线图。在火炬体顶部的平台上则写有感谢火炬手的字样。 从本届奥运会起,现代奥运会开始进行圣火传递,火种则直接采自雅典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圣殿。1936年奥运会前的7月20日,在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火炬燃点仪式,12名身着希腊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乐曲伴奏声中点燃了第一支火炬。“现代奥运之父”、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顾拜旦亲临会场,并发表了演说,随后正式开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3075位火炬手高举火炬出发经过7个国家3075公里(也有资料是全程3187公里,参加接力的共3331人)共12天。到8月1日下午三点半由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希腊运动员鲁易斯高举火炬,从柏林奥运会东大门进入会场,经过各国运动员队列和十万观众,点燃主火炬。 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希腊人康斯但丁成为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历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此后,火炬接力成为每届奥运会的重要部分,成为奥运会的一个传统。 本届奥运会官方报告详细介绍了这次创举性的火炬接力的火炬,原文如下: A magnesium torch was created which contained two fuses so that even should the burning part fall from the torch, the fuses would continue to glow and re-ignite it. The torches were encased in a reinforced covering in order to give them the required durability. The length of the torch including a cone-formed grip was 27.7 inches, its diameter 1.15 inches and its weight 1.5 pounds. The top of the torch consisted of a special inflammable substance so that it could be rapidly ignited when the flame was transferred from runner to runner.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presented a specially designed holder to each participant as a souvenir of the Torch Relay Run, this being designed by the sculptor who created the Olympic Bell, Herr Lemcke. The route over which the Olympic Fire was carried from Olympia to Berlin was engraved on the grip of the holder, and the Krupp Firm in Essen generously contributed a sufficient number of these in polished, stainless steel. The words, “In gratitude to the bearer,” were also engraved on the holder. Its entire length was 10.4 inches and its weight 1 pound. The torches, which contained a wooden grip at the lower end, could be fitted firmly into these holders. The plate at the top of the holder protected the runner from flames which might be whipped by the wind. (摘自官方报告英文版513-514页) 译文: 一种镁质火炬应运而生,它包括两个保险丝,因此,即使正在燃烧的部分从火炬上掉下来,保险丝会继续发光并重新点燃。火炬包裹在一个强化外壳里面,以达到所需的耐用度。 火炬的长度包括锥状握柄是27.7英寸,直径为1.15英寸,重量1.5磅。在火炬顶部包括一个特殊的易燃物质,以便在火炬手传递时能够迅速点燃。 组委会为每一个参加火炬接力的火炬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作为纪念品的手柄,这是由创作了奥林匹克钟的雕塑家埃尔*莱姆克设计的。握柄上雕刻有从奥林匹亚到柏林的火炬路线图,在埃森的克虏伯公司慷慨捐助了数量充足的抛光不锈钢材质的握柄。“感谢火炬手”字样也刻在手柄上面。它的整个长度为10.4英寸,重量为1英镑。火炬的下端是一段木柄,可以牢固地插到手柄里面。手柄的顶板可以有效防止火炬从火炬手手中被风吹脱。

历史上第一位火炬手是

2,历史上第一个火炬手是谁

第一位火炬手:自然是1936年奥运会的幸运儿,他是德国中长跑选手弗里茨·施林根,同时也是一位电子工程师。但他自己却没有参加过奥运会的比赛。 第一位女性选手: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女子80米栏选手诺马·巴西里奥成为第一位点燃奥运会主火炬的女性,她是一名航海家的后裔,如今还在政界和体育界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位非田径运动员: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最后点燃者为篮球选手谢尔盖·别洛夫,作为苏联国家队队长,别洛夫带领球队获得了2次世锦赛冠军、1次奥运会冠军和4次欧锦赛冠军,曾获得苏联荣誉勋章和劳动勋章。 第一位残疾选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当轮椅射箭选手安东尼奥·雷波洛把带着火种的箭射向圣火台时,全世界观众都屏住呼吸,这也开创了奥运会火炬点燃形式的新天地。 第一位非运动员:1964年东京奥运会,点燃火炬的是来自早稻田大学的阪井义则,他出生于1945年8月6日的广岛,正是原子弹爆炸当天。 年龄最大的选手: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两名芬兰体育史上最著名的长跑选手努尔米和科勒曼宁一起手持火炬点燃了奥运圣火。努尔米当时刚过55岁生日,而科勒曼宁已近64岁。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之后,还能再度看到这两位传奇人物,芬兰观众怎会不感到深深的狂喜? 第一次非单人点燃火炬: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火炬点燃仪式风头至今无俩。它借助人造卫星,把转化为电子脉冲的圣火电离子传送到首都渥太华的激光装置上,点燃议会大厦火炬塔上的火炬后,再开始接力跑到蒙特利尔。这样的仪式完全取消了各国之间的接力跑,也使得国内接力的选手不需要太多讲究,结果两名15岁的男女田径选手(也是最年轻的火炬点燃者)最后共同点燃了圣火,当然,在男女选手选择上还是动了点脑筋,女选手来自法语区,男选手来自英语区,强调的还是民族和睦,国家稳定。 第一次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组合点燃:发生过一回,汉城(首尔)奥运会上。小学教师郑善万、马拉松选手金元卓和舞蹈演员孙美廷三位一体,三把火炬同时点燃主火炬,寓意天、地、人之间的和谐。

3,历史上第一个火炬手是?

卡拉波斯

【奥运火炬传递起源】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就起源于古雅典时这种百姓祭月活动中的一种宗教仪式。在夏至那一天,到雅典朝圣宙斯的信徒通过赛跑的方式决定点燃祭坛上圣火的人选,胜利者获得授权从大祭司手中接过火炬来点燃祭坛上的圣火。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78年,在第一个被人所知的奥运会上,一个叫卡拉波斯的人曾赢得了这场赛跑,并获此殊荣点燃了圣火。

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先在希腊奥林匹亚山上的赫拉神庙取得火种并点燃火炬,然后采用接力的形式将火炬从神庙传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雅典,最后传抵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并在奥运会开幕时将奥运会主会场的火炬点燃。

由于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举办,所以奥林匹克圣火每隔两年便会重新点燃一次。在古老的奥林匹亚城举行的传统仪式上,一位女祭司在圣女的协助下,点燃圣火。女祭司借助一个抛物柱面反射镜采集太阳光点燃火炬。当圣火燃起后,女祭司将高高举起火炬,然后庄严地将其置入位于赫拉神庙遗迹之前的粘土坛内。圣火将被传递给第一位火炬传递使者,他所持的火炬是由奥运会主办城市精心设计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独一无二的火炬。

每届奥运会组委会负责设计与众不同的火炬,然后制造火炬传递所需的足够数量的火炬。圣火从一个城市传递到另一个城市,直至到达主办城市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4,中国第一个点燃奥运圣火的人是谁

20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他作为中国媒体的唯一代表传递了圣火 ●全球外国火炬手才20个名额,那一棒,他跑了足足2000米 ●新华社记者杨明揭开一段尘封20年的历史—— “我是中国首位奥运火炬手” 据新华社海口5月6日奥运专电 从汉城(首尔)奥运会至今,新华社体育记者杨明有一段珍藏了整整20年的记忆,以及一个令人羡慕的荣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奥运火炬手。 接到一个任务,结果目瞪口呆 1988年奥运会举行前一个月,杨明从领导那里接到一个“任务”:跑奥运火炬接力。什么是奥运火炬接力?这对杨明来说是混沌模糊的概念。 他说:“说实话,我当时听后并没感觉特别兴奋,因为当时我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对奥运火炬了解得甚少,对它的特殊意义也并不清楚,更不知道这其实是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奥运圣火接力。” 接到“任务”后,杨明马上去查阅资料想弄清楚什么是奥运火炬接力。查出来的结果让他目瞪口呆:原来,198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奥运历史上东道主第一次邀请外国人参加圣火接力,全世界才20多个名额。他和李宁将分别代表中国媒体和中国运动员参加火炬接力,全中国就他们两人参加。 事后,杨明感觉自己好像糊里糊涂地中了头彩一样,高兴地说:“那可是天大的荣誉!我估计当时中国体育记协和我们领导都不知道火炬接力的意义。另外,我也是沾了新华社的光,要是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我这个小萝卜头。” 跑了2000米,路边没灯也没人 当时,杨明被安排在奥运开幕式前一天在首尔郊区的一座大山里跑接力,李宁跑市内路段,比他晚一天跑。 回想二十年前自己跑火炬接力的情景,杨明把一切都记得真真切切。他说:“那天晚上,新华社摄影记者官天一陪我一起去,给我拍照。那是个小镇,组织者发了我背心和裤衩,一双球鞋、一双白手套、还有一个白色的头箍。晚上8点左右,圣火来到小镇。交接火炬的那一刻,我开始激动起来。那晚风很大,火炬里的火真的是熊熊燃烧,拖出的浓烟有五六米长,在夜幕中非常神圣、壮观。” 他接着说:“我前面有警车开道,后面有几十位护跑手。老官在前面一边退着,一边拍照,不断说:‘跑慢点,跑慢点。’那段路特长,估计有2000米左右,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跑的距离10倍。由于是在山里,没灯、路边没人,我开始放开腿,紧跟警车,速度开始加快,把后面护跑的累得直喘粗气,跑得相当过瘾。” 杨明跑完火炬后,新华社播发了他跑接力的图片,并报道了消息。但国内却没有一家报纸采用,中国历史上第一人跑奥运火炬的经历因而变成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尘封历史。杨明把火炬带回了家,插在一个花瓶里珍藏起来。随后将近二十年间,他再也没有提及过这段历史。“中国第一位奥运火炬手”的荣誉也一度落在别人的头上。 三度与圣火结缘,心中感慨万千 2006年都灵冬奥会前,杨明再次与圣火结缘,被选出代表亚洲媒体跑奥运火炬。作为亚洲第一个美国里根新闻奖的获得者,杨明完全有这个资格。今年,他又被选中跑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8月1日,他将在石家庄进行他与奥运圣火的第三次亲密接触。 5月3日,当北京奥运圣火来到三亚时,杨明也风尘仆仆从北京赶到海南来采访圣火。看到眼前海南人民迎接圣火的热情,想想二十年前自己跑接力时的情景,杨明感慨万分。 他说:“二十年来,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变化太大了。1988年时,我感觉我们的头脑几乎还处于半封闭状态,对外界知道的很少,连奥运火炬接力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我们整个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热情似火地迎接火炬。我们应该感谢奥运圣火,她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更加敞开心胸面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