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洋务运动的意义,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本文目录索引

1,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1、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4、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除此以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一系列军用工业生产厂。 2、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同时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2,洋务运动的意义

洋务运动的意义有这些: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2.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国资本输出的侵略的作用。 3.尽管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4.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拓展资料: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 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 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 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积极作用和意义: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其意义表现在: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局限性: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

3,洋务运动的意义及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洋务运动的认识: 1.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语的产生。 2.由洋务派引领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入。 3.洋务运动建立了三支水师,促使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同时他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派遣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

5,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对于洋务运动的意义,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主要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人物:曾国藩 地点:安庆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 1866年:福州船政局 人物:左宗棠 地点:福州 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 1880年:电报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天津 1893年:唐胥铁路 地点:唐山 创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2.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