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古代官员等级,古代官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本文目录索引

1,古代官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1、唐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四者 各不相蒙,有官、爵卑而勋、阶高者,亦有勋、阶卑而官、爵高者。宋朝列衔,凡阶高官卑称 “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无“行”、“守”字。今制惟以官为定,为是官, 则勋、阶、爵随之,无复叙劳、叙功之意 2、清代,实行的是一种相当简化的散阶制度,自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阶。 3、远古尧时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 掌管农业的官员、工师 掌管制銎魑锏墓僭、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4、秦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督道仓吏 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 司法官员。 5、汉、三国时期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中郎将统领皇帝 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 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

古代官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2,古代官员的家眷是怎么划分品级的。

一品:夫人,后称一品夫人,
二品:夫人,
三品:淑人,
四品:恭人,
五品:宜人,
六品:安人,
七品:孺人。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因此朝廷对妇女给予封号似乎也成了历朝历代的传统。从历史文献看,成书于春秋末期的著名史书《国语·鲁语下》就有这样记载:“命妇,成祭服。”三国时人韦昭注说:“命妇,大夫之妻也。”这足以说明封赠命妇称号由来久远。唐陈鸿《长恨歌传》写道:“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在《新唐书·礼乐志五》中讲:“皇后初采桑,典制等各以钧授内外命妇。皇后采桑讫,内外命妇以次采,女史执筐者受之。”这都证明到了唐代封赠命妇的活动非常兴盛。而在历史资料恰恰告诉我们,对妇女给予封号是在唐代明确形成制度的。唐代命妇定制为:一品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宋代有国太夫人、国夫人、郡太夫人、郡夫人、郡太君、郡君、县太君、县君、孺人等(以上封号中,母亲加“太”字)。到了宋徽宗时期,又改定封号,开始有淑人、恭人等称号。

说到命妇,自然会联想到其丈夫或儿子的身份,那么在朝廷授予封号的情况下,对他们该如何称呼呢?事实上,古时候对卿大夫和士是称为命夫的,而且这正是相对于命妇而言。在《周礼·天官·阍人》中就把命夫、命妇对应起来表述:“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辟。”在《疏》里解释得更为清楚:“内命夫,卿大夫士之在宫中者,谓若宫正所掌者也。对在朝卿大夫士为外命夫。”显然,对在宫廷中任职官员称内命夫,对当朝的其他官员称外命夫。那么从命妇系列看也有内外之分,宫廷中嫔妃称内命妇,外廷官员的妻子、母亲称外命妇。所以,有的学者把封赠命妇规定称为品官命妇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到了明代,命妇明确就是指获得朝廷封赠官员的女性尊长或妻子。命妇随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不同分为九个等级,这在《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记载得很清晰:“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从明代封赠封号的制度看,命妇封号的获得,是与品官的考核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要求被封赠妇女具备良家出身、明媒正娶等资格。封号获得以后也还存在着被剥夺的可能。命妇制度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既是维系皇帝与官僚群体相互关系的有效要素,又具有帮助官员齐家的用意。

命妇,在明代社会中显然可以构成一个特殊阶层。命妇们都是有政治身份的女性。这个特殊女性阶层与其他阶层妇女的生活既有共性,更有不同。结合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性别、社会等级、家庭伦理和宗法制度等多重系统,对明代命妇做综合考察,透过她们复杂、多样的生活面貌,就可以看出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特殊性。

尽管命妇的身份在根本上仍具有从属性和依附性,但客观上获得命妇身份的女性本身在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都已跻身于社会上层。她们享有一定的权利,拥有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冠服,定期参与宫廷大典,死后得到恤典,还可以奏于当朝。她们虽然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但却可以得到不时的赏赐。触犯法律的时候可以得到宽待,当然也可能因品官犯罪而无辜受到牵连。命妇制度实际是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一个部分,使部分妇女成为特权等级,从而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当中来。一部分命妇的行为成为社会角色的典范,是她人效仿的对象。她们可以在社会救助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对地方行政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这些作用与影响都极其有限。命妇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往往是间接的,具体途径是通过影响其为官的丈夫或者儿子,主要活动空间仍然在家庭内部。当她们相夫教子的努力得到社会公开承认,即成为品官命妇的时候,她们的影响力就扩展到了社会公共领域。由于命妇特殊的身份,她们有着与普通妇女不同层面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她们对自己的命妇身份一般很是看重,已形成一种自觉的身份认同。而这种身份认同必然让她们的行为有所约束和规范,更加自觉地恪守儒家意识、纲常礼教和传统道德;同时也会使她们对社会公共事务——国事、天下事更加关心。总之,命妇制度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应当是一部分女性获得社会荣誉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主要途径。

进入清代,在命妇制度方面基本也是沿袭明朝旧制,对命妇的品级、封号等没有什么变动。当然品官不分正从,文武职相同,其妻子或女性尊长受到朝廷封赠时,必然是要与品官响应。

3,古代宫中公主等级划分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预计11月中下旬,具体考试公告和时间还未发布,可以参照↓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
公告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大纲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职位表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国考报名时间:2014年10月15日8:00至24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2014年10月15日至26日期间
查询报名序号:2014年10月28日8:00后
报考确认缴费时间:2014年11月2日9:00至7日16:00
准考证打印时间:2014年11月24日10:00至29日12:00
国考笔试时间:2014年11月30日
更多信息请点击:http://hl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zhaokaoxinxi/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4,古代大臣的职位表有哪些?

1、丞相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2、尚书令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汉沿置,职轻,而权重。 3、尚书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①吏部尚书:吏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②礼部尚书:礼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宣部长兼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 ③户部尚书:户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财政部部长兼国土资源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央行行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国家工商总局局长、海关总署署长、审计署署长、发改委主任。 ④兵部尚书:兵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国防部部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总参谋部总长、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书记(明清兵部负责作战计划,明清前只负责兵籍管理、战马的繁育、军需物质的转发)。 ⑤刑部尚书:刑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兼公安部部长、司法部部长、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最高法院副院长。 ⑥工部尚书:工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工信部部长兼水利部部长、科技部部长、住建部部长、农业部部长、交通部部长。 4、侍郎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5、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官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唐末有行在都指挥处置使,为临时差使。五代称诸将统帅为都指挥使。宋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与各军皆以都指挥使为长官。辽南面官与北面官、金殿前司、京城武卫军与诸总管府皆有都指挥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侍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指挥使

5,古代官员的等级和称谓?

古代官位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中央官职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地方官职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 古代官位等级: 皇帝: 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 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 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 各部院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 都统 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各部院左右侍郎 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 八旗护军统领 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 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 宗人府丞 通政使司通政使 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 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 奉天府府尹 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 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 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 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 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 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 五旗参领、协领 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 大理寺少卿 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 鸿胪寺卿 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 奉天府丞 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 云麾使 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 贝勒府司仪长 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 指挥佥事 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 土知府 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 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 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 通政司参议 光禄寺少卿 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 各部郎中 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 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 治仪正 步军副尉、步军校 监守信礮官 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 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 鸿胪寺少卿 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 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 土知州 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 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 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 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 河营协办守备 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 左右春坊中允 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 大理寺左右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丞 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 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 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 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 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 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 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 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 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 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 大理寺左右评事 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 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 太常寺满洲读祝官 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 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 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 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 安抚使司佥事 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 銮仪卫经历 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 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 国子监博士、助教 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 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 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 五经博士 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 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 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 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 按察司知事、府经历 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 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 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 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 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 钦天监监侯、司书 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 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 满洲孔目 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 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 刑部司狱 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 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 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 都察院库使 礼部铸印局大使 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 关大使 府检校 长官司吏目 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 驿丞、土驿丞 河泊所所官 牐官 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 土舍、土目 扩展资料: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等级

6,古代官职大小的排列?

清朝官职大小排名: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 、 各部院左右侍郎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校尉>千人>队长>伍长>屯长 扩展资料 清朝其他官职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资料:中国古代行政级别【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7,中国古代官职由小到大排列

  每项都有,但太多了,实在没空由小到大排列,只好由大到小了:

  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8,古代官员的等级(品级)制度

时代不同 等级也不一样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这里的太师、太傅、太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所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兼了都御史的头衔,就可以有弹劾权。这些都是空衔而不是实职。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县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副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级】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副科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股级】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副股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员】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9,古代官员的等级有哪些

先秦官制都比较简单,也没有形成相对严格的品级制度。汉时官品分十五级,即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但不是用九品十八级来算。三国曹魏时才形成了九品制,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个等级,成为后世九品十八级(甚至更多级)的雏形。

【三国魏】
第一品:王,公,三公,大将军,黄钺大将军
第二品:征(镇)东(西、南、北)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
第三品:侍中,散骑常侍,中常侍,尚书令,左、右仆射,尚书,中书监,中书令,秘书监,,光禄大夫,九卿,司隶校尉,京兆尹,河南尹,大长秋,太子詹事,中领军,县侯,龙骧将军,征虏将军,辅国将军
第四品:城门校尉,武卫、左卫、右卫、中坚、中垒、左军、右军、后军、前军、宁朔、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积弩、积射、强弩等将军,护军,五营校尉,东(西、南、北)中郎将,御史中丞,都水使者,州领兵之刺史,护羌校尉,乡侯

【晋】
第一品:王,公,开国郡公、县公
第二品:特时,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开国县侯、伯、子、男
第三品:侍中,散骑常侍,中常侍,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中书监,中书令,诸征、镇、安、平将军,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国、龙骧等将军,光禄大夫,九卿,太子詹事,司隶校尉,中领军,中护军,县侯
第四品:武卫、左卫、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积弩、积射、强弩等将军,护军,监军,东、西、南、北中郎将,州领兵之刺史,护羌、护戎、护夷、护蛮、乌丸校尉,御史中丞,都水使者,乡侯



【隋】
正一品:太师、傅、保,王,太尉,司徒,司空
从一品:上柱国,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正二品:柱国,太子太师、傅、保,特进,尚书令,左、右光禄大夫,开国侯
从二品:上大将军,尚书左、右仆射,雍州牧,金紫光禄大夫
正三品:大将军,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尚书,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太子少师、傅、保,纳言,内史令,左、右卫大将军,左、右武卫大将军,左、右武候大将军,左、右领左右府大将军,上州刺史,京兆尹,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
从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左、右卫将军,左、右武卫将军,左、右武候将军,左、右领左右府将军,左、右监门将军,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将作大匠,中州刺史,亲王师,朝议大夫
正四品上: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光禄、卫尉、司农、太府、鸿胪、大理、太仆、宗正少卿,下州刺史,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宗卫率,太子左、右内率,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太子左庶子
正四品下:内史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监门郎将,朝散大夫,开国子
从四品上:上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子左、右卫副率,太子左、右宗卫副率,太子左、右内副率,太子左、右监门率,雍州别驾,上郡太守,亲王府长史,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城门校尉
从四品下:尚书右丞,上镇将,雍州赞务,直阁将军,亲王府司马,谏议大夫

【唐】
正一品:太师、傅、保,太尉,司徒,司空,王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傅、保,骠骑大将军,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特进,辅国大将军,开国郡公,上柱国
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傅、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府大都督,大都护府大都护,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开国县公,柱国
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吏、户、礼、兵、刑、工部尚书,门下、中书侍郎,左、右卫大将军,左、右骁卫大将军,左、右武卫大将军,左、右威卫大将军,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左、右龙武军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宗正卿,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内侍监,中都督府都督,上都护府都护,金紫光禄大夫,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上护军
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太史监,左、右卫将军,左右骁卫将军,左、右武卫将军,左、右威卫将军,左、右领军卫将军,左、右金吾卫将军,左、右监门卫将军,左、右羽林军将军,左、右龙武军将军,左、右千牛卫将军,下都督府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府尹,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亲王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侯,云麾将军,归德将军,护军
正四品上: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太子左、右内率,太子左、右监门率,中州刺史, 上都护府副都护, 上府折冲都尉,正议大夫,开国伯,忠武将军,上轻车都尉
正四品下:尚书右丞,户、礼、兵、刑、工部侍郎,太子右庶子,太子左、右谕德,左、右千牛卫中郎将,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卫、勋卫、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通议大夫,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秘书少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殿中少监,太子左、右卫副率,太子左、右司御副率,太子左、右清道副率,太子左、右内副率,太子左、右监门副率,太子亲卫、勋卫、翊卫中郎将,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大都护府长史,亲王府长史,太中大夫,宣威将军,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国子司业,少府、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上州别驾,中府折冲都尉,中大夫,明威将军

【宋】
正一品:太师、傅、保,丞相,少师、傅、保,亲王,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从一品:枢密使,郡王,太子太师、傅、保,尚书左、右仆射,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使相(即节度兼中书令或侍中或同中书平章事),国公
正二品:金紫光禄大夫,太尉,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开国郡公, 上柱国
从二品:银青光禄大夫,节度使,观文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殿前都指挥使,太子少师、傅、保,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左、右卫上将军,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牧,开国县公,柱国
正三品:宣奉大夫,正奉大夫,观文殿、资政殿、保和殿、端明殿、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左、右散骑常侍,上护军
从三品: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太子宾客,太子詹事,诸卫上将军,开国侯,护军
正四品:通议大夫,承宣使,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殿前副都指挥使,诸卫大将军,开国伯,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阁、宝文阁、天章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待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卫尉、鸿胪、大理等七寺寺卿,国子祭酒,少府监,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

【元】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中书令、中书省右左丞相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银青荣禄大夫
爵:王
勋官:上柱国
从一品:
职官:中书省平章政事、行省丞相/平章政事、枢密院/大抚军院知院、御史大夫、宣政院/宣徽院/太禧宗禋院院使、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大司农司大司农、翰林国史院承旨、集贤院大学士、詹事院詹事
文散官: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爵:郡王
勋官:柱国
正二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右左丞、枢密/宣政院/宣徽院/詹事院同知、御史中丞、大都督府大都督、大司农/群牧监卿、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将作院/中政院/储政院/资正院院使、翰林国史/集贤院学士、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侍正府侍正、内史府内史、大都/上都留守司留守
文散官:资德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
武散官: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
内散官:中散大夫
爵:国公
勋官:上护军
从二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参知政事、枢密院/宣政院/宣徽院副使、通政院院使、侍御史、大司农少卿、太仆寺卿、翰林国史/集贤院侍读/侍讲学士、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隆祥使司/崇福司司使、詹事院副詹事、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使、大都督府大都督、都护府大都护、都总制庸田使司都总制庸田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奉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
内散官:中引大夫
爵:郡公
勋官:护军
正三品:
职官:中书省/枢密院断事官、各部尚书、治书侍御史、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各寺卿、内史府中尉/断事官、都漕运使司运使、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左右卫率府率使、都万户府都万户、上路/上万户府/上总管府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左右都威卫使司使、元帅府达鲁花赤/元帅、宣抚司达鲁花赤/宣抚使、安抚司达鲁花赤/安抚使、招讨司达鲁花赤/招讨使、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总管府达鲁花赤/总管、都水庸田使司庸田使
文散官: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嘉议大夫
武散官: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昭毅大将军
内散官:中御大夫
爵:郡侯
勋官: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
职官: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中政院/储政院佥院、通政院副使、大司农丞、翰林国史/集贤院直学士、国子监祭酒、宣政院断事官、侍正府参府、武备寺同判、各监太监、都水监都水监、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副指挥使、宣慰司/大都督府同知、左右卫率府副使、都万户府副都万户、大都督府副都督、上万户府副万户、中/下万户府达鲁花赤/万户、下路/下总管府达鲁花赤/总管、都总制庸田使司副使
文散官:大中大夫、中大夫、亚中大夫
武散官:安远大将军、定远大将军、怀远大将军
内散官:侍中大夫
司天散官:钦象大夫
太医散官:保宜大夫、保康大夫
教坊散官:云韶大夫、仙韶大夫
爵:郡侯
勋官:轻车都尉
正四品:
职官:参议中书事、各部侍郎、殿中侍御史、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回回)司天监提点/司天监、都漕运使司同知、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左右卫率府/大都督府佥事、宣慰司副使、给事中、卫候直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内史府司马、都转运盐使司同知、大都/上都留守司副留守、兵马司指挥使、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中万户府副万户、各府达鲁花赤/知府/府尹
文散官:中议大夫、中宪大夫、中顺大夫
武散官: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内散官:中卫大夫
司天散官:明时大夫、颁朔大夫
太医散官:保安大夫、保和大夫
教坊散官:长宁大夫、德和大夫
爵:郡伯
勋官:上骑都尉
从四品:
职官:通政院同佥、各寺少卿、大都督府副使、下万户府副万户、上千户所达鲁花赤/千户、上州达鲁花赤/州尹、都总制庸田使司佥司
文散官: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列大夫
武散官: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
内散官:中涓大夫
司天散官:保章大夫
太医散官:保顺大夫
教坊散官:协律大夫
爵:郡伯
勋官:骑都尉正五品:
职官: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客省使、翰林国史/集贤院待制、国子监司业、都水监/(回回)司天监少监、太史院五官正、农政司农政、行军司马、监书博士、掌医监领监官、都漕运使司副使、各处长官司达鲁花赤/长官、江浙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同知、大都留守司判官、上万户府镇抚司镇抚、上千户所副千户、中千户所达鲁花赤/千户、各都转运盐使司副使、中州达鲁花赤/州尹
文散官:奉政大夫、奉议大夫
武散官:武节将军、武德将军
内散官:通侍郎
司天散官:司玄大夫
太医散官:保冲大夫
教坊散官:嘉成大夫
爵:县子
勋官:骁骑尉
从五品:
职官:各部/行省/大宗正府郎中、枢密院/宣政院客省使、回回药物院/御药院达鲁花赤/大使、医学提举司/官医提举司提举、奎章阁学士院参书、中政院/储政院司议、江浙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副总管、江西财赋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内史府谘议、各寺丞、大都河道提举司提举、中万户府镇抚司镇抚、中千户所副千户、下千户所达鲁花赤/千户、儒学提举司提举、蒙古提举学校官提举、各市舶提举司提举、下州达鲁花赤/州尹、詹事院中议、仪卫司副指挥、河防提举司提举
文散官:奉直大夫、奉训大夫
武散官:武义将军、武略将军
内散官:通御郎
司天散官:授时郎
太医散官:保全郎
教坊散官:纯和郎
爵:县男
勋官:飞骑尉
正六品:
职官: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客省副使、都漕运使司判官、提举左右八作司提举、国子监丞、大仓提举、备章总院大使、中政院/储政院长史、大都城门尉、都水监/(回回)司天监监丞、警巡院达鲁花赤/警巡使、开平县/宛平县/大兴县达鲁花赤/县尹、都路提举学校所举、下万户府镇抚司镇抚、下千户所副千户、各都转运盐使司判官、上州同知、军民屯田总管府同知、农政司农丞
文散官:承德郎、承直郎
武散官:承信校尉、昭信校尉
内散官:侍直郎
司天散官:灵台郎
太医散官:成安郎
教坊散官:调音郎
从六品:
职官:各部/行省/大宗正府员外郎、枢密院客省副使、宣慰司/大都督府经历、翰林国史/集贤院修撰、内史府记室、大都留守司经历、光禄寺寺丞授司膳郎、著作郎、上百户所百户、官医提举司提举、广海盐课提举司副提举、各市舶提举司同提举、中州同知、上县达鲁花赤/县尹、詹事院长史、都总制庸田使司经历
文散官:儒林郎、承务郎
武散官:忠武校尉、忠显校尉
内散官:内直郎
司天散官:候仪郎
太医散官:成和郎
教坊散官:司乐郎
正七品:
职官:中书省左右司/枢密院都事、客省使检校官、都漕运使司经历、御史台都事、察院监察御史、国子学/太常礼仪院博士、太史院保章正/灵台郎、御药院/御药局/行御药局副使、管民提领所提领、著作佐郎、秘书郎、批验所提领、上州判官、下州同知、中县达鲁花赤/县尹
文散官:文林郎、承事郎
武散官:忠勇校尉、忠翊校尉
内散官:司谒郎
司天散官:司正郎
太医散官:成全郎
教坊散官:协乐郎
从七品:
职官:行省/宣慰司/大都督府/大宗正府/大司农司都事/检校、枢密院承发兼照磨、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经历、左右卫率府经历、都万户府经历、翰林国史院应奉翰林文字、光禄寺主事、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经历、百户所百户、典军司典军、大都留守司都事、大都河道提举司副提举、万户府经历、下百户所百户、儒学提举司副提举、蒙古提举学校官同提举、各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盐场司令、各市舶提举司副提举、中州判官、下县达鲁花赤/县尹、都总制庸田使司都事、军民屯田总管府判官
文散官:征事郎、从事郎
武散官:修武校尉、敦武校尉
内散官:司阍郎
司天散官:平秩郎
太医散官:医正郎
教坊散官:和乐郎
正八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照磨/管勾、工部架阁库管勾、礼部照磨、御史台/大都督府/大司农司/宣政院/宣徽院/集贤院/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医院/将作院/通政院/中政院/储政院管勾/照磨、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检阅/典籍、国子学助教/教授、太史院保章副/掌历/校书郎、大都留守司管勾、校书郎、辨验书画直长、司狱司司狱、录事司达鲁花赤/录事、下州判官、詹事院管勾/照磨
文散官:将仕郎、登仕郎
武散官:保义校尉、进义校尉
内散官:司奉郎
司天散官:正纪郎、挈壶郎
太医散官:医效郎、医候郎
教坊散官:司音郎、司律郎
从八品:
职官: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知事/照磨、左右卫率府知事/照磨、都万户府知事/提控案牍、大宗正府承发架阁库管勾、太常礼仪院奉礼郎/检讨/协律郎/太祝、太史院监候/挈壶正/教授、内史府照磨/管勾、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知事、万户府知事、上千户所弹压、各都漕运使司/各都转运盐使司知事、盐场司丞、都总制庸田使司照磨、军民屯田总管府经历
文散官:将仕佐郎、登仕佐郎
武散官:保义副尉、进义副尉
内散官:司引郎
司天散官:司历郎、司辰郎
太医散官:医痊郎、医愈郎
教坊散官:和声郎、和节郎
正九品:
职官:枢密院/解盐场管勾、刑部司狱司丞、御史台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太史院各省司历/副监候/司辰郎、内正司照磨兼管勾、儒学教授、蒙古教授、家令司/府正司/典宝监照磨
从九品:
职官:四库照磨兼架阁库管勾、各都转运盐使司照磨、枢密院/解盐场同管勾、提举都城所左右厢官、翰林院/太常礼仪院/太史院/盐场管勾、太史院学正、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照磨/提控案牍、司天监提学/教授/学正/管勾、各厢巡检司巡检、下千户所弹压、军民屯田总管府知事

【明】
正一品: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太师、傅、保,左、右都督
从一品:少师、傅、保,太子太师、傅、保,都督同知
正二品:太子少师、傅、保,吏、户、兵、刑、礼、工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衍圣公,龙虎山正一真人,都督佥事,留守司正留守,都指挥使
从二品:左、右布政使,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太子宾客,六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太常寺卿,詹事府詹事,顺天府、应天府尹,按察使
从三品:光禄、太仆、行太仆、苑马寺卿,布政使司左、右参政,都转运使,指挥同知,宣慰使
正四品: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通政使司左、右通政,大理、太常、太仆、鸿胪、行太仆寺、苑马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提督四夷馆少卿,顺天府、应天府丞,按察使副使,知府,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从四品:国子监祭酒,布政使司左、右参议,都转运盐使司同知,宣抚使

【清】
正一品:太师、傅、保,光禄大夫,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子爵
从一品:少师、傅、保,太子太师、傅、保,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大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都统,驻防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提督,荣禄大夫,振威将军
正二品:太子少师、傅、保,总督(加尚书衔者为一品),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副都统,銮仪使,副都统,总兵,资政大夫,武显将军,男爵
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散秩大臣,副将,通奉大夫,武功将军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奉天府尹,武备院卿,上驷院卿,奉宸院卿,按察使,一等侍卫,冠军使,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步军翼尉,包衣护军统领,圆明园营总,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陵寝总管,围场总管,察哈尔总管,城守尉,王府长史,参将,龙虎山正一真人,指挥使,通议大夫,武义都尉,一、二、三等轻车都尉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圆明园包衣营总,包衣护军参领,,吉林、黑龙江、察哈尔参领,驻防协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宣慰使,指挥同知,中议大夫,武翼都尉
正四品:通政副使,大理、太常、太仆、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顺天府、奉天府丞,四品太庙尉,陵寝掌关防官,陵寝尚膳正,道台,督捕理事官,盛京五部理事官,都察院佥都御史,二等侍卫,云麾使,前锋侍卫,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佐领,步军协尉,信炮总管,陵寝副总管,陵寝司工匠,围场翼长,牧场总管,太仆寺马厂、驼石总管,防守尉,黑龙江=吉林等处管水手四品官,司仪长,都司,指挥佥事,中宪大夫,昭武都尉,骑都尉
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盐运同知,知府,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察哈尔副参领,察哈尔佐领,四品典仪,王府二等护卫,宣抚使,朝议大夫,宣武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