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是由谁一手建立的,历史上蒙古帝国是谁一手建立的
本文目录索引
- 1,历史上蒙古帝国是谁一手建立的
- 2,蒙古帝国是由谁一手建立的?
- 3,蒙古帝国创建者是谁?
- 4,蒙古国是谁建立的?
- 5,元朝的建立者是谁?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是谁?
- 6,蒙古帝国的前身是谁?
- 7,蒙古国什么时候建国的?
- 8,蒙古何时建国的?
1,历史上蒙古帝国是谁一手建立的
历史上蒙古帝国是铁木真所建立的。铁木真又叫“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1227年,铁木真在对外征服战争中去世,以帝王陵规格被密葬,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铁木真简介
孛儿只斤·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大蒙古国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在位),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蒙古帝国简介
蒙古帝国(1206~1259),是历史上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是大蒙古国扩张的结果,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面积约2400万平方公里。
在蒙哥去世后,蒙古帝国分裂成元朝和几个各自为政的汗国,互不统属,甚至互相之间大相征伐,已经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一个帝国(或联邦、邦联)。蒙古帝国是世界史上第二大的帝国,仅次于吉尼斯世界纪录承认的世界史上面积最大的大英帝国(3400万平方公里)。蒙古帝国的主要宗教为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2,蒙古帝国是由谁一手建立的?
蒙古帝国是由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国或称蒙古汗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乞颜部铁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权。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征服,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
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征服者,他前后毁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了720多个民族,消灭了来自各个国家的1000多万军队,征服了6亿各族人民,建立了——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辽领土最大、疆域最广的国家。
西方史学界把元朝与四大汗国等蒙古政权统称为“蒙古帝国”,而这个的名称并没有在历史文献中出现过,只是后人的称呼。十三世纪也被中外史学界称之为“蒙古人时代”或“蒙古人世纪”。
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在辽朝时期,蒙古是“鞑靼人”之一。当时,草原上有许多不同规模的游牧部落。在结束了草原部落间的混战之后,铁木真于1206年春在哈南河源举行了贵族大会,并被选为大汗和成吉思汗,从而建立了大蒙古帝国。
3,蒙古帝国创建者是谁?
蒙古帝国(1206~1635年) 成吉思汗
(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诸部,称成吉思汗,标志着蒙古帝国的诞生、建立。中间历经429年盛衰变化。1635年已经衰败的蒙古帝国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被后金国爱新觉罗•皇太极所灭。)
蒙古帝国与元朝,是容易被许多中国人混淆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元朝是中国的疆域,不包括蒙古帝国其它的四大汗国。
4,蒙古国是谁建立的?
孛儿只斤·铁木真(即成吉思汗) 大蒙古国或称蒙古汗国(鲍培转写:yeke mongghol ulus,西里尔:Их Монгол Улс;英文:Mongol Empire),是在13世纪由蒙古人奇源部、包姓 、包侕之金氏、铁木真等部建立的的蒙古政权。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然而,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大蒙古国随之解体。1260年到1264年忽必烈最终击败阿里不哥后夺得汗位后,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被西方统称为“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增国号“大元”,自此大蒙古国改称为“大元大蒙古国”(Dai Ön Yeqe Mongɣul Ulus),随后于1279年攻灭南宋统一中国。四大汗国直至1304年元成宗时期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元廷又在1310年元武宗时期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取得漠西领地,后元惠宗被明朝于1368年逐出汉地,元廷逃往漠北,史称“北元”。北元亡于1402年,其后明朝长期和蒙古鞑靼、瓦刺、吐鲁番等汗国并存,直到17世纪初大蒙古国被清朝攻灭。
5,元朝的建立者是谁?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是谁?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
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
1260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并非完全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与蒙古高原地区,从此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这是蒙古政权由世界性大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蒙古应该是成吉思汗
6,蒙古帝国的前身是谁?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大部分人向西迁移,这逐渐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融合。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蒙古文字发展,经济生活也受突厥语族的影响,从游牧过渡到以游牧为主。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关系。富裕者从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叫作“那颜”的游牧贵族,他们占有众多的牧畜,握有支配牧场的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称为“哈剌出”,由原来有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还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沦为奴仆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有人根据纳贡服役和人身依附现象,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性质是封建牧奴制;也有人根据俘掠他人为奴的现象认为是奴隶制。这两说还在讨论之中。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乌苏里江以东,西南包括云南,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又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商,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保证了蒙古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7,蒙古国什么时候建国的?
十三世纪蒙古各部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统一,成立“大蒙古国”,即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之后分裂成若干互不隶属的四大汗国和在中国地区的元朝,其中元朝具有象征意义上的领导地位。
元朝被推翻之后蒙古人退居塞外,与明朝敌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蒙古汗国则被逐渐同化,统治被当地势力先后推翻。现在在俄罗斯、阿富汗(哈扎拉族)等国仍有蒙古人的后裔。
明朝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清朝时塞外的蒙古诸部有的与清朝满族统治者联盟、联姻,如科尔沁部;有的则被清朝征服,如准格尔部。最终整个蒙古各部成为清朝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之后,蒙古诸部中有的亲俄或要求独立,有的亲中留在中国之内。几经反复,最终形成独立的“外蒙”(即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还有一部分被俄国吞并(如唐努乌梁海)。
蒙古各部与清政府的关系颇有不同。他们或与满族统治者联姻,或被武力征服。蒙古而和中央政府距离较远的外蒙古,即喀尔喀蒙古或称漠北蒙古,则与中央政府关系一直相对比较疏远。中央政府在库伦(今乌兰巴托)设置大臣,以防外蒙割据。
从16世纪开始,沙俄经营西伯利亚,与外蒙古地区开始往来。1727年中俄签定的《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肯定蒙古属于中国。沙俄则取得了在恰克图和外蒙古地区通商贸易的特权。1854年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说“中国一旦发生政变,也不应容许中国新政府把权力扩张到蒙古,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应受到我国保护”(〔俄〕巴尔苏科夫《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第2卷,第111页。东正教出版社,1891年)。在沙俄和清朝政府签订的多数不平等条约中,都有关于俄国在蒙古利益的条款。在这段期间,俄国极力推进和蒙古的经济、文化、军事交流。
8,蒙古何时建国的?
蒙古国于1911年底建国。
辛亥革命前夕,清朝政府的统治发生危机,俄国乘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俄国本来是要直接吞并,但受一战前巴尔干局势的牵制,时机未到。外蒙古一些亲俄的封建王公和活佛也提出了联俄独立的问题,遭到不少爱国王公的反对。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直接派军队进入库伦,以武力压制爱国王公的反对。1911年底,在俄国的武力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立活佛(活佛在蒙古语中又称博克多格根)哲布尊丹巴为“大皇帝”,年号“共戴”,驱除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第二年即1912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当局签订《俄蒙协约》(即《库伦条约》)及附属《专条》,规定俄国扶植外蒙古“自治”,同时沙俄在外蒙古享有广泛的权利。这样外蒙古实际上就在俄国的控制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