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设计是什么呢?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用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根据会计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事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在上述界定中,包含了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等。
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为满足市场经济、企业现代化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包括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国家法律、第二层次为行政法规和第三层次为企业规章。
三个层次中,与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直接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规章。但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统一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1、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会计制度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国家宏观管理的财经政策、法规保持一致。 2、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长期会计实践的总结,也是评价会计工作优劣的标准,体现了会计工作的技术要求,概括了会计的特点,因此在会计制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增强会计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是指导会计实务的标准和规范,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依据,但必须与客观实际情况相适应,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不新修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会计制度设计程序 1、准备阶段。主要是调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为设计提供客观依据。如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特点、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了解企业现行制度的有关情况。 如原有制度内容、特点、存在问题和凭证、科目、报表、帐簿设置、格式及核算方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征求企业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建议、搜集企业有关其他规定及业务统计部门原始记录的执行情况等,为会计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2、设计阶段。首先是拟定设计大纲,做好总体规划,提出初步方案,确定会计制度要提供哪些经济指标,并通过哪些报表提供;确定会计科目的繁简程度,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核算形式;在哪些环节上加强内部控制等,然后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 3、试行阶段,是指草案制定后,经过一定时间试行检验、通过现场观察、征求意见、找出草案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便于修订和补充。 4、修正阶段是经过试行、进行总结、肯定正确部分,对缺陷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会计制度。会计法律关系内容 会计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会计权利和承担的会计义务,是衔接会计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桥梁,是确定会计法律关系的基础和核心。会计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享有的某种职权和利益。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企业会计制度是各项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会计制度的原则规定。一般称为总则,包括会计工作的任务,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等。 2.有关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规定。如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的规定;会计凭证、帐簿、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的规定;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3.有关财产管理、成本计算方面的规定。如有关固定资产和各项流动资金核算办法的规定,成本计算办法等。 4.有关财产清查、会计人员交接和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规定等。 扩展资料:制订会计制度一般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和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 2.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3.要适应本行业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在保证执行国家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制订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制度和实施办法,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 4.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制度